和历史上不同,献鼎典礼顺利进行,在组织部长宣读完颂词之后,众人热烈鼓掌,蒋总裁象征性地接过一个文本,仪式结束。
历史上,到最后关头,献鼎忽遭蒋氏严拒,急令叫停。仪式被叫停,原因是有很多人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声音诚恳,也很刺耳。蒋总裁感觉到这个仪式是个笑话,很不合时宜,对自己的形象很不利,因此叫停了。
小路策划了一下,大公报等报纸没有发出什么反对的声音,国民党内部没有太重视,因此,反对声音很弱。结果是仪式顺利举行了。
11月8日,各大报纸刊登了献鼎典礼的报道。
一些报纸开始大做文章,对此进行了毫不掩饰地嘲讽。一篇报道根本没评价,而是计算了铜鼎的重量,子弹的重量,最后,文章问: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算算,这么多铜能做多少子弹?
一些小学老师,也把这个问题编成数学题,考小朋友。
有的外国报纸也对此进行了嘲讽。
一时间,舆论大哗。蒋总裁不知道感觉如何?
******
1,献鼎之事,的确存在。之所以在一些人的历史中根本不出现,原因是很明显的。这是一出闹剧,操纵者竟然是留洋的大学者。真是个莫大的讽刺。舆论权多掌握在老蒋以及那些留洋学者手里,想不说,就不说。大家都不说,你怎么知道?竺可桢记载:陈寅格作诗嘲之云:沧海生还又见春,岂知春与日俱新。读书渐已师秦吏,钳市终须避楚人。九鼎铭词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周妻何肉尤吾累,大患分明有此身。
2,四国关于普遍安全之联合宣言全文:(1943年10月30日)
中国、苏联、美国及联合王国政府一致决心,遵照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及以后历次宣言,对它们现正分别与之作战的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各轴心国在无条件投降基础上,放下武器时为止,感到有使它们自己和同它们同盟的人民从侵略威胁下获得解放的责任,并承认有必要保证由战争迅速而有秩序地过渡到和平并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使全世界用于军备的人力与经济资源达于最小限度,特联合宣告:
(一)它们保证用以对其个别敌人进行战争的联合符动,将为组织及维持和平与安全而继续下去;
(二)它们中与某一共同敌人作战者,对于有关该敌人的投降及解除武装等一切事项,将采取共同行动,
(三)它们将采取它们认为必要的一切措施,以防止任何破坏对敌人所规定的条件的行为;
(四)它们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这些爱好和平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五)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起见,在法律与秩序重建及普遍安全制度创立以前,各该国将彼此磋商,并于必要时与联合国家中其他国家磋商,以便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
(六)战事终止后,除非为实现本宣言内所预期的目的,并在共同磋商后,它们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其军事力量;
(七)它们将彼此并与联合国家中其他国家会商及合作,俾对战后时期的军备的管制,获得一实际可行的普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