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500章 北太平洋的幽灵

1941年11月26日。早晨六点。则捉岛。单冠湾。

这里其实很靠东方,天已经亮了。现在是冬天,北半球的太阳还没出来,早晨的天上有一些薄云。海面上漂浮着晨雾。晨雾很厚,如果从空中看这一片晨雾,移动会看到,雾气里有一些黑沉沉的东西,是钢铁怪兽一样的东西。

这是一个庞大的舰队。

六点整,一艘军舰上信号灯闪动。很快,其它军舰的灯光信号也回答了。军舰的发动机低沉地想着,很快,军舰以此起锚,缓缓地驶出港口,向东驶去。

空袭部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部队有航空母舰组成,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一共六艘。日本现有十艘航母,六艘都在这里了。所有航空母舰都满载战斗机侦察机,一共载着423架飞机。弹药库里装满了鱼雷等各类弹药。

警戒部队:指挥官为第一驱逐舰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由如下军舰组成:阿武隈号轻巡洋舰,谷风号、浦风号、滨风号、矶风号、不知火号、霞号、霰号、阳炎号和秋云号九艘驱逐舰。

支援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战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由比睿”号,雾岛号两艘战列舰,和利根号、筑摩号两艘重巡洋舰组成。这是战斗力机器强大的攻击性舰队。

巡逻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军大佐,由如下天庭组成:伊—19号、伊—21号和伊—23号。

中途岛破袭部队: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两艘驱逐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

补给部队:都是油船:极地丸、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

先遣编队指挥官为第六舰队司令清水光美海军中将,由三个潜艇部队组成。

第一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一潜艇战队司令佐藤勉海军少将,下辖伊—9号、伊—15号、伊—17号、和伊—25号四艘潜艇。

第二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海军少将,下辖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伊—6号和伊—7号七艘潜艇。

第三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海军少将,下辖伊—8号、伊—68号、伊—69号、伊—70号、伊—71号、伊—72号、伊—73号、伊—74号、伊—75号九艘潜艇。

特别攻击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大队司令佐佐木半九海军大佐,下辖伊—16号、伊—18号、伊—20号、伊—22号和伊—24号五艘潜艇,各携带一艘袖珍潜艇。

要地侦察部队:由两艘潜艇组成,伊—10号,伊—26号。

补给部队:由隐户丸、东亚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六艘油船组成。

这是日本海军力量的精华。

其实,现在在这个海湾里看不到潜艇,因为二十七艘潜艇已经提前出发了。

舰队的航行方向是向东。

舰队离开海湾不久,天气变化,起风了,天上阴云密布。海上风浪滔天。

舰队在恶劣的海浪里继续前行。如果这是个幽灵,那幽灵有一些庞大。

|

现在,北方四岛还是日本的。

这是个岛屿分别是国后岛,在苏联的地图上叫库纳施尔岛,音译自日语国后;择捉岛俄文伊土鲁朴岛,音译自日语择捉二字;齿舞群岛,俄文名字音译自日语齿舞二字;色丹岛,俄文施科坦岛,音译自日语色丹二字。

苏联管这几个岛子叫南千岛群岛。

不是苏联人懒惰,不取合适的名字,这几个岛屿最早是虾夷人的地盘。在1760年前后,俄罗斯人就去这里,后来,一些虾夷人甚至加入了俄罗斯国籍。

十八世纪,日本人的手也伸到了这里。到了1855年,日俄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瓜分了千岛群岛。

两国约定,以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的海峡为界,海峡以南称为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在南千岛群岛设置行政区划。

明治维新后,日本北海道开拓使次官黑田清隆主张放弃遥远的桦太岛。桦太岛,就是杉本冈田他们两个叛逃的那个地方。俄罗斯人称为萨哈林岛,中国人称为库页岛。他的建议的核心是加快开发北海道。

这个建议被采纳了,在1875年,日俄在当时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签署《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日本放弃桦太(库页岛)的主权予俄罗斯,以换取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

自此北千岛群岛也并入日本版图,令日本的版图向北扩展至与堪察加半岛只有11公里距离的占守岛。日本拥有整个千岛群岛主权。

|

赤城号是旗舰。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就在这艘航母上。

刚才下了命令之后,南云忠一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想安静地想一想这一段时间的发生的所有事情。

海军制定南进计划已经很久了。制定计划的核心人物是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自从南进计划被定为国策,整个南进战略就开始变成了一系列战役计划。

战役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六艘航母组成舰队,偷袭珍珠港。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是悬在日本头上的一柄利剑。航母舰队从北海道北秘密出发,向东航行,到一定地方后转而向南。这样可以避开美国的警戒船只,偷袭就成立了。

第二个组成部分:只要有陆军组成。运兵船在泰


状态提示:第500章 北太平洋的幽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