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风云记>第三十二章 大战(三)

沉闷的雷声越來越大,它似乎要冲出浓云的束缚,撕碎云层,解脱出來,那耀眼的闪电的蓝光急骤驰过,喀嚓嚓的巨雷随之轰响,震得人心收紧,大地摇动,狂风无情地吹刮,瓢泼般的大雨遮天盖地直刺直压,粗大猛烈的雨柱,掀起一层尘埃,一霎,到处是一片**了。

激战了一夜的敌我双方都异常疲惫,大雨一來,都松了一口气,日军开始重新调整布署,以力再战。

这边却开始了悄然的撤退,先是伤员和战士的遗体,然后是战斗部队,井然有序,默然无声,战士们都把衣服脱下,包盖着武器弹药,雨水顺着一个个黑红强壮的肌体,泉水般地往下流,虽是初夏,风雨,还是冷得使人打哆嗦。

各村组织來的担架队,由副县长姜永泉率领着,抬着伤员,把带着的雨布和蓑衣披在战士和伤员身上,拒军队向他们说过,不要到前面來,但还是有不少人总是当耳旁风,在一些年轻的村长带领下,紧跟在部队的后面,趁着战斗的间隙向下抢救伤员。

“三营的一部已经进入阵地,我们可以放心的撤退了!”参谋孙志诚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对余飚说道。

余飚点了点头,雨水顺着他的下巴、衣角不断溜的向下流,他的腰板却挺得上,注视着大战后的士兵们,一个营三个连,伤亡足有一半,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又把鲜血洒在了抵抗侵略的祭坛上。

一辆土战车陷进了泥里,疲惫的战士们在奋力猛推,余飚跳下來,用肩膀顶住,双膀用力,喊着号子,和战士们合力把它推了出來。

……………………

天色微明,骑兵队冒雨突袭了鬼子后方增援部队的驻扎地,空虚的驻地内只有十几个鬼子在把守,被骑兵队轻易消灭,带上足够的武器弹药,又埋了一批,剩下的辎重物资实在沒法带走,只好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骑兵队跑出老远,还能听到远处不断的殉爆。

接着骑兵队倚仗机动优势,在沦陷区内大肆破坏,砸维持会、砍电话线、袭击鬼子或伪军孤单的哨所……,象一条滑溜的泥鳅般钻來钻去,专拣软柿子捏,一时间,警报频传,一片混乱。

与骑兵队的招引市、大张旗鼓不同,特务队悄无声息的前进,前进,直到很深方才掉头,伪装成县城开出的鬼子援兵,利用敌人暂时的通讯不便,诈开了鲁沟据点的吊桥,俘虏了百多个伪军,处死了其中的日本顾问和伪军军官,然后以被俘伪军为前导,连续扫平了周围的三个小据点。

………………

此次作战给予了鬼子极大的打击,使得鬼子构筑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导致整个防线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但增援中队的日本军官川岛却不死心,气势汹汹的率队坐着汽车前來争夺,激战了半天,扔进去一个小队还多的人马,依然无法撼动一营固守的阵地,而且残破的庞家洼据点再次告急,当面二路军又在集结,颇有卷土重來之势,川岛只能黯然的接受龟爬太郎的命令,回击正在沦陷区内大搞破坏的骑兵队和特务队。

当天下午,整个鬼子防线一并后撤了几十里,和他们身后的据点汇合,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构筑阵地,加固驻地的围墙,扫清射击范围内的障碍物。

敌退我进,二路军跟着敌人屁股后面兵不雪刃又收复了十几个村镇,也开始修筑工事,形成自己的防线,当然,二路军修筑的不是水泥碉堡和炮楼,而是土木工事和战壕,在与川岛中队的激战中,一营挖掘的战壕工事可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战壕工事是按照余飚的要求,在侧壁又挖了防火炮、防飞机的猫耳洞,敌人炮火准备时,只留几个观察员监视敌情,炮火一停,鬼子向上冲的时候,观察员一发信号,战士们才从猫耳洞里钻出來射击迎敌,这样便极大的减少了战士们的伤亡,那时候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地毯式轰炸,更沒见过那种能够将山头削平几尺的覆盖性炮火,而这一切需要鲜血和生命來换取的经验,却由于余飚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

同样是在敌后坚持斗争,二路军和八路军的区别却很多:首先八路军的地盘和鬼子的地盘是犬牙交错,沒有什么固定的界线,八路军也不可能构筑防线來硬挡鬼子;二來八路军通信能力太差,电台到44年才普及到军分区,内部联络基本靠腿,一封锁就两眼漆黑,有心无力,至于友临增援,也是甩开大脚拼命跑,极个别部队有骑兵建制,还能玩把快速增援來时髦下,所以八路军的人不少,可惜经常被分割,等知道别处被攻击扫荡,通常黄花菜都凉了;三呢?八路军太穷,可不象二路军这样,后台是军统,有钱,有物,有人,可以给老百姓美好的希望,更可以给老百姓看得到的好处和实惠,所以,笑不撒尿,各有各的道,说到二路和八路,则是各人有各人的打法,各人有各人的高招。

“高人哪,高人!”吴新民看着县府发行的小报,击节赞叹道:“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看看,人家一个文人就能和司令想到一块去,关于战壕的改进,和司令说的一模一样,他是不是司令养的高级幕僚!”

“什么高人,让副司令如此赞叹!”林存忠停下笔,好奇的问道。

“余萍啊!这几期小报上都有他的文章,写的真好,我老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中国要早出这么个人物,嘿嘿!可能不至于打得这么惨!”吴新民连连摇头,惋惜不已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章 大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