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陷世>第212章 绿野仙踪

德志和尹懋在田文书的陪同下,看完了水池和水管,水源池那里,尹懋也想去看看。田文书就安排了一辆车,然后一起去。

说实话,水源池田文书也没看过,她对司机说不清楚,德志补充道:“是柳湾,往前走,我再告诉你怎样拐。”

本来这些项目上的事,由主任在分管,恰巧他有事,就委托了田文书来负责。这些委托是很正常的。

田文书做一些文字和数据上的事情,现惩具体操作过程就不太明了,需要问主任。主任把相关的资料和进度告诉田文书,田好做记录,作为村务的一个成绩,好向外公布。村里面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可是,也不是完全按照说好的执行,还有一些变动,临时调整,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发生在各行各业。因此有了原则,就要有灵活,二者结合,无往而不胜。

柳树湾其实是一个大的地名,要到水源处,需要指路,司机并不清楚怎样走。司机不是本村人,显然不知道公路的分叉怎样走了。

司机显然经常从狼坪到山关,两地往返,而柳树湾刚好在两地之间的山上,从岔路过去,绕着山爬行一段路,再下坡,走到前面无车路可走,道路变窄了,就可以步行下去,到达目的地。

尹懋第一次来水源,也是第一次和田文书接触。为了留下好印象,他也尽量装出一副正人君子是模样。德志因为和田文书有了一次,就怕再次和她单独在一起,今天尹懋来,刚好是个很好的保护。

车按着德志的提示,停了下来,然后三人下车,司机坐在车内抽烟。尹懋、德志和田文书走到水源。司机只管把客人送到目的地,至于客人干什么,不清楚,也不问。司机还是注意遵守职业道德的。

那里的农户显然不认识,看到德志,他们认出来,说:“香港的人来了,搞水的!”

德志笑着点点头,显然,德志早已熟悉“搞水的”其中的含义。搞水就是做水利项目的。村民讲话直接干脆,不绕圈子,比较好,免得猜疑,影响心情。

他又问:“书记怎么没来?”

德志说:“有事,委派了田文书来。”

他们赶紧沏茶、让座、拿瓜子、水果和糖,来招待他们。德志说:“不用,不用了,马上就走,马上就走。”

田文书笑眯眯地对德志说:“吃点瓜子,营养丰富。可以补充各种身体的需要。”

主人家也说:“是啊!吃点吧。山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这点瓜子,略表心意。”

尹懋二话不说,拿起就吃,然后发觉有什么不对,赶紧说:“哦,谢谢!你们很热情。向你们学习。”

德志说:“我们今天来,是要看看水源池做好了没,看看做得怎么样。”

主人家说:“做好了。你们去看看吧,我觉得做得很好。非常卫生。”

德志说:“那好吧,我们去看看。”

其实,这些话是尹懋想说的,并不是德志想说的,不看到水源池,怎么能甘心?

主人家就带着他们来到三处水源池那里,果然,有两口水池约一个立方米,另外两口稍大一些,最下边一口已经超过12个立方米,这样的四口水源池,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下边几十户人家和餐馆的需要了。

水源池都加了盖子,可以阻挡落叶或者杂物落入其中。尹懋拿出相机,给水源池拍照,这个项目,可以乐观地估计,在木村获得成功,比起虎坡村,这个村已经将该项目运作得有条有理了。看来,若想弄好一个项目,关键是村里的领导,领导团结和谐,就好办事;领导矛盾深厚,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怕吃一点点亏,就容易搞内讧,搞窝里斗,别说项目了,什么事都搞不好。

三人完成任务,辞别主人,主人很想邀请他们仨在家吃饭,田文书说:“已经安排好了,谢谢你!”

三人上了车,田文书拿眼不停地瞟着德志,德志浑身发毛,避开不看。尹懋问道:“田文书今年多大岁数?”

田文书问:“尹先生您看呢?”

尹懋说:“大概三十不到吧?”

田文书说:“不到。”

尹懋发觉田文书不爱搭理他,就不再问。车继续朝山下开去,直到餐馆门口。

三人下了车,直奔饭厅,原来是一间小屋,里面有火炉,只是没有火。桌上摆了一个酒精火锅盆,服务员进来点着了火,然后架上火锅,原来是土鸡火锅。加上其他配菜,比如鸡蛋、炕洋芋、折耳根、荷渣、小葱皮蛋拌豆腐、玉米粉炒肉等等,主食就是金包银米饭和净米饭。

所谓金包银米饭,就是玉米粉和米在一起蒸好的饭,算是粗粮吧,但是尹懋不爱吃,他是南方人,专爱吃白米饭。

田文书问:“喝点酒吗?”

德志摇摇头说:“不。”

田文书说:“喝点啤酒怎么样?”

尹懋说:“不好,我们有规定,不能喝酒。”

田文书说:“规定是死的,这里的风俗人情就是,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意。不喝酒,怎么能行?”

德志心想,喝了酒就会说胡话,万一被尹懋知道,告诉了领导,那么,恐怕将来就不好受了。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

于是,德志说:“不喝酒,不喝酒,中午喝了下午做不成事。”

田文书问:“还要做什么事?不都做完了吗?”

德志说:“还要写报告。”

田文书说:“回去写


状态提示:第212章 绿野仙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