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子岗>第十一章 第三节

第十一章匡红涛启陈棺金龙鲤入洞庭

第三节‘金鳞红鲤’历经“两劫”

[回放、旁白]76岁的方丈法师匡红涛心潮澎湃:50年前,我随师祖参加的“传奇而又神秘”的葬礼,今天真的显灵了!唐僧师祖遗留的“天书”,肖汉卿、肖天福主持的遗训,如今真的全部灵验呀!

76岁的方丈大师匡红涛非常清晰地记得,50年前随曾师蒋宏岩做完陈道财、赵美琳的法事回到衡山寺的第二天,蒋宏岩曾师单独向弟子匡红涛祥尽介绍了陈家将历经三代、收藏备齐圣物的巧缘经历及未来“开棺”护鱼入江的进程。这是蒋宏岩有意栽培匡红涛的英明之举。因匡红涛掌握着天子岗龙脉圣地的天机秘密,从而为匡红涛未来接任方丈主持奠定了“先机”(仙知)条件。

历史事实证实,当年观世音菩萨发现天子岗的确属于龙脉圣地。观世音菩萨授意陈玄奘师徒们为天子岗龙脉圣地储备“鱼、草、水、酒”四项圣物都已灵验。如果不是来自仙界神庭的仙争神斗,天子岗龙脉必将护佑陈姓人家的后人做开国皇帝。

历史事实又证实,天子岗龙脉圣地因仙界神庭的仙争神斗,搅乱了龙脉护主的程序,使龙脉佑主的结局发生了摞主移位。

仙争神斗的结局,使陈姓人家失去了“先葬”龙脉的“先机”条件和优势。仙争神斗的结局,使观世音菩萨遗恨终生。观世音菩萨以神机妙算居称,料事千准万确。唯独这次对天子岗龙脉圣地的筹措,是她一生中始料未及的、料事失准的唯独一次、既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最大的败笔!观世音菩萨后来感叹:仙神世道的好神也不好做。无论凡人还是仙神,都逃不脱为私、利、名、欲的明争暗斗,这都是造物“主神”给所有生物赋予生命时,烙下的遗传基因。

历史事实还证实:无论凡人还是仙神,女中豪杰都有特强的争权yù_wàng。唐朝武则天为了当女皇,不择手段地滥杀无故,包括残杀自己亲生骨肉同胞。天庭王母娘娘为了与玉帝争权,老谋深算地网络奸损恶毒之辈,专门从事阳奉阴为的损人利己的勾当。正是因为王母娘娘的争权好胜,从中插手干扰捣乱,从而使天子岗龙脉圣地发生了摞主移位的变故,也为观世音菩萨“神机妙算”的英名,蒙上了一层不厚不薄的阴尘。

历史事实还证实:无论凡人还是仙神,生理健美的成熟男性,都有为美女争风吃醋的本性。天子岗龙脉圣地,最后结局发生的摞主移位变故,其中就有男神为女神争风吃醋的原由。要不是因为天庭纠察都统王灵官的嫉妒;要不是嫦娥女神献情于猪八戒——猪悟能;要不是王灵官“专出损招”这个“阴损专家”又出损招,天子岗龙脉佑主必然是另一个板本。

正是因为凡人仙神都有无休无止的私、利、名、欲的明争暗斗,观世音菩萨精心筹谋的天子岗龙脉佑主之事,发生了天神也出差错的变故,成为打破“一惯正确”论的经典事例!凡人仙神的明争暗斗天子岗的结局:5年后,朱元璋登基皇位,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公元1357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并被“宋”授为江南行省平章。自称吴国公。此后,他击败了陈友谅,称吴王。后来,朱元璋先后消灭了张士诚,沉杀了韩林儿。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在应天奉天殿行礼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京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远景、特技加特写]开棺哪天,天子岗上人山人海。不仅朱、陈两大家族的人员到了,附近邓家院、唐家院、邹家院、肖家院、聂家院、花家院、柳家院等人家的男女老少都来了。还有仙人山庵堂中的道士们,也就是“肖汉卿、肖天福”的子孙们。今天主持仪式的是南岳衡山寺院的方丈法师匡红涛。

开棺仪式的场面非常壮观。首先是陈姓族人在坟墓下方烧香、烧纸钱(冥币);燃放鞭炮;尔后是吹鼓手们敲锣、击鼓、吹锁呐;最后是“牛角炮手”放“冲天炮”。这种“牛角炮”是用注铁烧制而成,形如水牛角,长约一尺五寸,上部是二寸直径的圆孔,中间弯曲,底部很少,并有一个插导火线的小孔。“牛角炮”分三个等级,小炮装填一市两火药,响声传播2公里左右;中炮装填三市两火药,响声传播5公里左右;大炮装填五市两火药,响声传播10公里左右。牛角炮手均由道士担当,根据施主要求施放炮的等级和次数收费。在当地,无论“红”“白”喜事,都愿放“牛角炮”。而且讲究放中炮的次数越多越隆重。牛角炮中的大炮,只用于任何仪式的开始和结束,小炮则根据仪式现场的实际情况临时动用。

开棺仪式的三声大(牛角)炮响后,现场一遍寂静,方丈法师匡红涛大声宣布:护鱼入江仪式现在开始!

“施主陈安心拜祭先祖!”

陈安心率全家男女老少二十多人跪在烟雾弥漫的“供桌”前,全体向供桌前方的坟池拜了三拜。

“鸣炮、奏乐、焚纸、金鳞红鲤跃龙门!”随着76岁的方丈法师匡红涛的高声喧喏,“护鱼入(湘)江”仪式进入到高潮。

[特技加特写]这时,明朗的天空,突然飞来了一片彩云,遮挡了南方秋日不再象夏日哪样火辣的太阳。一阵旋转的秋风,将烟花炮竹爆炸后施放的、原本在空中飘浮的青烟,从天上卷回到天子岗的地面。陈家原来就在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第三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