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重生在奥匈帝国>第二百一十五章 欧元概念

1920年10月,恩斯特乘坐火车前往立陶宛王国参加他的国王加冕时,远东地区终于开始大动作,日本再也不能忍受自己对于土地的垂涎,直接展开进攻。

东北地区的不安稳也影响到俄罗斯帝国,被迫无奈之下俄罗斯帝国也只能加大对于华夏、日本边境的军事力量。现在日本并没有针对俄罗斯帝国的意思,可是谁能够保证他一直没有?

日本也算是陆军强国,当然仅仅在东亚地区才如此,说起来他的陆军实力甚至不如英法,也就是和俄罗斯帝国半斤八两。当然,那只是没有解体前的俄罗斯帝国,现在的俄罗斯帝国经过捷克公国军官的训练,他们的实力已经达到捷克公国国防军的水准。

东北地区日本拥有大约20万陆军,不过其中真正的日裔士兵只有8万左右,剩下的都是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地区征募起来的。他们的战斗力自然不如日裔士兵,甚至还不如之前的俄罗斯帝国陆军战斗力。

东北的北洋士兵倒是战斗力不错,无论是军备还是作战能力都同日裔士兵相差不多,可是内部的一些斗争眼中的折损这些东北军的战斗力。外加一些政治上的妥协,东北很快就被日本占据哈省一带。

俄罗斯帝国的陆军一直紧紧的握住海参崴几个重要港口城市,不过因为日本军舰的封锁,俄罗斯帝国虽然拥有海军,可是实力也只能龟缩在港口内。恩斯特有过财政支持,只不过海军是需要时间才能够建立起来的。

东北虽然看起来有些乱,可实际上还都在掌控之中。恩斯特已经踏上前往立陶宛王国的道路,不过倒霉的是正赶上苏联拿下乌克兰开始进攻波兰,这让恩斯特的旅途开始不安稳起来,也幸好不过一天的时间他就到立陶宛王国的首都维尔纽斯。

恩斯特来到立陶宛境内的时候,边境上的将军和当地官员就纷纷表示出自己的热情,边境城市的街道上也涌现出很多的公民,他们脸上的微笑是真心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只有捷克公国、只有捷克大公才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苏联进攻波兰让立陶宛王国很是惊恐,他们担心下一个的目标就是自己,也只有恩斯特同意担任立陶宛国王并来到立陶宛他们的惊慌才慢慢消失。在他们的眼中苏联的胆量再大这个时候也不敢挑衅捷克公国,毕竟论战争潜力和军事力量苏联都不是捷克公国的对手。

表面上捷克公国只有15万的正规军,可是预备役却有20余万,这可是随时可以安排上战场的军事力量。另外不用说捷克公国的组织力量,只要捷克公国认真,他们随时可以组建超过50万的陆军。

50万的捷克陆军是什么概念?在数不清的火炮和战斗机的辅助下,也许三天的时间捷克公国的军队就能够占领莫斯科。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没有看到连美国、英法都不敢轻易的招惹捷克公国?也许还要补充一句,三天的时间是需要赶路的时间。

真论起来,捷克公国比当年的德国还要强大,尤其是捷克皇家陆军,这是让战胜国都妥协的军事力量。捷克公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年捷克皇家陆军带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赫赫威名保证现在捷克公国的国际地位和安全。

恩斯特并没有在边境逗留太长的时间,毕竟加冕仪式才是重要的,边境上的这些官员和将军他迟早会再次同他们见面。相比较边境的公民维尔纽斯的公民要稍稍冷淡一些,这也正常毕竟他们不受到战争的威胁。

“我是阿尔图拉斯,立陶宛欢迎您的到来国王陛下!”

为首的那位中年男性毫无疑问就是立陶宛的首相,同时他和捷克公国也有很深的交情,当初他就是负责组建立陶宛王国的几位官员之一。直到现在为止,他同捷克公国的大卫·普斯辛有密切的联系。

大卫·普斯辛也不再是当年那个立陶宛—捷克公国联合军的上校,现在的已经是国防部的一位少将。其实他的能力和资历晋升为中将也不是问题,可是一战时太多的时间就耽误在立陶宛因此才错过很多的战役。

恩斯特自然清楚阿尔图拉斯和大卫·普斯辛的关系,因此他准备安排大卫·普斯辛来立陶宛帮助他们组建新的陆军。恩斯特对于军队的掌控是没有丝毫退让的,这也是立陶宛内阁答应恩斯特的条件之一。

立陶宛不是一个人口大国,整个国家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100余万而已,经济也只是堪比捷克公国一个中等省份而已。现在立陶宛王国有5万余陆军,这还是一战时捷克公国帮助他们训练的基础上整编的。

立陶宛国土不大、人口不多、经济也不强,5万陆军已经让财政吃力,因此恩斯特不可能继续组建新的陆军,而恩斯特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让立陶宛以海军为主,陆军就是在5个陆军师左右重新训练而已。

捷克公国向来推行的就是精兵制度,5万精锐陆军如果用在合适的地方那么就是10万苏联陆军也不可能拿下立陶宛。而立陶宛的作用并不是牵制苏联,他只要给捷克公国提供一个港口和建立海军的地方就足以。

立陶宛王国也有海军,这是当年俄罗斯帝国留下的。不过只有几艘战舰的立陶宛海军在各大海军强国的眼中并不算什么,也许人家只需要出动半个编队就能够让立陶宛王国海军覆灭。

捷克公国——立陶宛王国——匈牙利王国——俄罗斯帝国,回想着这四个国家,恩斯特认为货币改革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 欧元概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