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之后,两个人都有默契的不再提起前事。
顾衍也忙,有时候两三天才见他一次,白莲在将军府静心的养身体,外面的情况一概不问,有时候午夜梦回了,会记起那道金色的光束前,陆晔低落到尘土里的泪。
她抹一把眼角,继续睡去。
宫中犒赏三军,册封顾衍为摄政王的旨意在十几日后下达,此时朝中已稳,内阁六部军机处再无乱象。
这两年经历了昭仁帝昭惠帝皇权的更替,道如今新帝继位,该年号为承平,顾衍不是周弘文,处理起政事顾虑多,怕牵连广,顾衍拿出在西北治军那般雷厉风行的手段,不过十天的时间,凡是参与此事的官员,陆晔的党羽,皆被清理。
剩下的人,就算有别的心思,看到朝中的大臣杀的杀,抓的抓,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也都没了心思了。
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严家。
顾衍知道严家如跗骨之蛆,处理不好便会给以后留下祸患。
白莲那夜里的话他都听得明白,也理解她对严家的包容的心思。想到她这几年内做的,也大多是在保全严家。
顾衍看得出白莲的心思,她并不是一定要严家位高权重,她所做的,只是想让严家做简简单单的闲散富贵人家。
顾衍最终决定,以新帝的名誉让太皇太后迁离皇宫,去了废帝昭仁帝所在的行宫中。
严太师年迈,经历了京中的风风雨雨,此时病体缠身,早已不复当年。平西侯智不及其父,如今权不如顾衍,只要太皇太后出宫,严家便翻不出风浪来。
对于太皇太后迁离宫中一事,严家自然不同意,而太皇太后的态度却让人吃惊。
她这半月来甚至没有任何暗中的举动,她一直在想着白莲昏倒前的那一声母后,以及她委屈的眼神。
知道顾衍来与她说去行宫的事情时,她没有发一言,等着顾衍说完后,太皇太后看着此时站在一旁的顾衍,问道:“她......可还好?”
顾衍知道太皇太后问的是白莲,他知道太皇太后心中有疑窦,有些话,顾衍便替白莲说了。
“内子曾多次被德音公主派遣的人谋害,初时我也不解,一个深宫中的公主,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子,两人并无交集,内子却为何屡屡遭公主迫害?直至半月前,内子方才告与我知,她曾做过一场梦,梦中她并不是白家的九姑娘,而是宫中的嫡公主。”
太皇太后听着,只觉得心中乱作了一团麻,她不是没想过这种可能,可是在听到顾衍这样说的时候,又生出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顾衍看得到她复杂的神色之后说道:“太皇太后当初曾想将内子收入后宫,若非是她以不祥之身的由头躲过,只怕......”
顾衍说到这里,并没有继续说,看着太皇太后脸上复杂的神色又添愧色,顾衍继而说道:“仁帝多行不义,若非是内子阻拦,惠帝初登位时,太皇太后与仁帝会同时离宫,惠帝也不会遭了不测。”
顾衍说这番话,相信太皇太后她心里清楚,周弘文的死是怎样一回事。
“西北戎城将军府的那场大火,太后太后清楚是因何而起的,内子也十分清楚,若非是那场大火,她也不会来京中。也就不会为了担心太皇太后的安危,为救太皇太后而奋不顾身,以至于......”
顾衍没有再说,太皇太后已经信了,顾衍说的这种种迹象,已经十分的明了了。
她不知道周德音曾几次三番的追杀白莲,但却是知道周德音当初提议白莲进宫,也是她向自己蛊惑,想着借刀杀人。
太皇太后闭上眼睛,内心翻江倒海,再睁开眼睛时,她双目清明,看着顾衍,说着:
“本宫同意出宫,出宫之前,颁本宫懿旨,将静思大长公主迁出含章殿,幽禁静心宫,此生不得出宫,来往宫人皆不准与其说一句话。”
太皇太后对白莲心中有多悔,对周德音的所作所为便有多恨。
她不会赐死她,那是自己女儿的身子。
就当是拿她供养那个身子。
顾衍并无异议,他动手来处理周德音并不妥当,没有太皇太后出手合适。
随后,只听太皇太后又说道:“还有一事......”
太皇太后说着顿了顿,顾衍也知道她要说的是什么事情,白莲昏迷的时候,太皇太后几次要见,只是那时顾衍没心思,都给挡了回去。
不料,却听她开口说道:“此去行宫,便没有归期了。本宫无颜面对她,见面只是徒惹伤心,且让她好好静养吧。”
周弘文的死,眼前的局面,不能说是自己一手造成,毕竟是因自己而起。
顾衍说的没错,若不是自己,她不会是现在的下场。
顾衍应下,之后太皇太后仿佛是被抽了力气一般,疲乏的很,顾衍便告退了。
傍晚从宫中出来的时候,街上已经华灯初上,走到崇安街的时候,看到那一片灯海,顾衍才记起来,原来今天是上元节。
因为这场宫变,倒让朝中所有的官员忽略了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过了一个愁云惨淡的年。
只是那些皇权更替的事情,本就与百姓无关,他们依旧是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在乎谁当权,只要能给他们安稳平定的生活,是谁又有什么区别?
街上的华灯和氛围比之去年差不多,多少还是受了一些影响。
顾衍想起去年的时候与白莲逛花灯会的场景,此时看着满街的灯火通明,嘴角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