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总是很让人无奈,特别是像赵勇现在这样,明明想往南边去,但是却又去不了。想走海路,但却要等着船过来。
也不知道是那位蒲鲜大人把他忘了,还是那位耶律明安将军故意不说他的事情,反正到现在为止,赵勇竟然就没有收到那位蒲鲜大人的征召令。赵勇自认为人家真就是在利用他了,利用他马贩子的身份,帮着解决一时之需而已。甚至给的这个什长什么的,也都是临时的。不过赵勇倒是没有什么怀才不遇亦或是被人轻视的感觉,他本来和那些大金军将就不是一路人,他就是一心想往南边去,然后好找机会给他爹娘报仇。虽然他在草原上经过厮杀,心中那嗜血的杀性变的渐渐淡了。但是他知道,他必须要报了这灭门之仇,不然这事便会再次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生出新的心魔。
好在他几年出来历练,心性倒是变得沉稳许多,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
既然在这中都城左近等待,那赵勇就不能干等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赵勇开始对他的部下进行精挑细选。
原先他曾经选了一些,但是碍于要走陆路,要通过大金各道关卡,然后还要通过大宋的各道关卡,所以这些人必须在长相上和汉人差不多。不能是色目人,因为眼睛和头发颜色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虽然大宋那边靠海的地方也是有色目人的,但那些人大都是商贩,而赵勇领着的这些人。一看就是武士。经过厮杀的人,一下子就能看出这些人身上的戾气。
这些满身戾气的色目人一下子出现在大宋的任何一座城池,守门的官兵都会对他们重视起来。而赵勇要做的是刺杀,所以不能露出任何马脚。
这要说起来,那阔克汗给他的这些人,包括他自己的那些部众,还大都是色目人。因为汪古部本身就被叫做白鞑靼。许多汪古部众的眼睛都是和草原上的蒙古人不一样,和女真人以及契丹人都是不一样,和汉人就更不一样了。虽然女真人、契丹人以及蒙古人都被大宋那边称为异族,称为蛮夷,但是在毛发和眼睛的颜色上。这些人却是没有太大差距。相对来讲,原先在关中故土发展起来的汉人,在个子上却是要高于北地胡人的。
赵勇读了那么多的史书,他后来也是明白了,为何当初秦汉时期,胡人打不过汉人的。不光是因为汉人装备的兵器优于胡人,还因为汉人本身就比胡人高大。当然,现下赵勇是不会想什么胡汉之分的。他在他师傅的那个书院里读书。虽然那陆先生和辛先生一直在给他灌输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原汉室江山。但是赵勇更多的却是受他师傅的影响,氐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之所谓华夏,那是因为有华服之美。有礼仪之大。当然,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然应该是汉人。
正因为如此,赵勇在塞外的时候,才很是习惯的就和孟明结交,很是习惯的融入到了草原牧民的生活中来,对于这些草原部众,他丝毫没有瞧不起的意思。而且他在书院里更多的也是受了他师傅的那影响。及跟多的人都是平等的。也因此他才不习惯他的那些部众把他当奴隶主子看待。他对下边的人很是热情,这倒是让他的那些部众对他感恩戴德了。这一点却是他自己未曾想到的。
好容易挑出了五十人,这些人看上去和大宋的百姓应该没什么太大区别了,然后赵勇便开始对这些人进行特训。
要刺杀一国宰相,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整个计划要好生算计外,最主要的便是执行者要有一定的实力。若是执行者缺乏实力,那再好的计划也得不到实施。
这些草原上来的牧民是天生的战士,但是当杀手却是还差上许多。其实赵勇自己也没什么经验,但是他读了很多书,他结合自己度过的书,便开始了独自琢磨。
远程打击这是必须的,所以赵勇选出的这些人在没事的时候都是要在那庄园里练习射箭的。然后就是近身肉搏。那些牧民在马上对砍可能算是好手,但是论及步战,那就是差上很多了。因此赵勇又在这些人中选出了几个身子灵活的,亲自教起了这些人武艺来。他把自己结合丘道长教给他的那套剑法后琢磨出的刀法教给了这些牧民。他的刀法简洁明快,主要的特点便是快,且要一刀致命,有的时候根本就是没有防守,直接就是以命搏命,赌的就是对方不敢跟自己死拼。
白日里练习,晚上赵勇觉着让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便又开始给这些人讲起了自己曾经给孟明讲过的三国演义的评话,还有什么水浒传的评话。这下子这些部下每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坐在屋子里听自家主人给自己讲评话了。孟明自然也是跟着听的,他听起来却是比其他人理解的深一些,好多段子,他自己竟然也能在闲暇时间讲上一讲。赵勇见了后也没说什么,他倒是很好奇,这孟明跟着自己,竟然颇受这汉家诗书的影响,这倒是让他更加坚信他师傅的那个氐夷入华夏则华夏之的言论了。
除了这五十人外,剩下的人则都是被赵勇打发回了塞外桓州城那边的庄园里,那边也是缺人干活,赵勇不可能让更多的闲人跟着自己在这边干等。
不过有那么几个人例外,那自然就是哈鲁他们了。当然他们能留在这中都城外的庄园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主要护卫的主人,也就是图雅公主也在这里。
赵勇白日里领着一干部下练习武艺和射箭,晚上讲评话,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