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色,便可有受。
‘受’,既是领取纳受之意。书上常说‘由色生受’,这色是外物,受呢就是内感。没有这种内在的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思想。也不会有情感。所以说,受是感受,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情感。精进、发心、大小作为、关爱、施舍、救度、相帮,这些都是由受带来的。没有受这种感纳,我们就无法同甘共苦,无法相互理解,无法相互谦让。彼此之间也无法达到共识。
不过,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和逆境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领纳感受,这便被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和不苦不乐之舍。这三种感受;‘心受’呢,由人的意根所引起,有忧也有喜。所以。这‘受’有苦、乐、舍、忧、喜这五种之分。
有了色,有了受,接下来便是想了。
‘想’,既是‘五根’、‘五境’带给我们‘受’后,我们会对这‘五受’有一些的想法。然后会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
可是。这‘想’,我们往往会想得不实,想得虚幻。比如说,一个山野蟒夫想一夜之间成为状元探花。这样的‘想’就是虚幻的。‘想’须是建立在可行地方,可是我们时常空想。何为空想?空想就是不求实际,就是未‘受’好“色”,没有看见真正的“色”。那这个‘想’就变成空想,变成梦幻了。
说了‘想’,再来说“行”。
“行”既是行动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我们行动造就诸业的意思,而我们所行动造作诸业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可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有了‘行’,便会有‘识’。
“识”有些难说清,该怎么说呢?这‘识’是‘色’‘受’‘想’‘行’的结果。
我们刚才一路探究而来,行是想的结果,想是受的结果,受又是色的结果,那么行的结果是谁呢?是识!也就是说做一件事你受了,想了,行了,但行没行出结果来,有没有达到你本来的预想,这种‘行’后的判断就叫做‘识’。
所以么,这‘五阴’,就是把人的‘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过程都遮盖障蔽起来。
这五个过程一旦被遮盖障蔽,就会堵塞人的感知,让人无法正常判断。会迷惑人心,坏了人的本性,更可使人内心里的妖魔苏醒,造出各种的孽业来。
一个人一旦‘五阴’了,那么‘贪’、‘瞋’、‘痴’等就会乘机套牢在人身上,使人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一下就熊熊烈烈得焚烧起来。
‘炽’么,火热也。‘盛’么,众多也。这“炽盛”两字,本是“火势旺盛烧得厉害”的解释。现在借着这“炽盛”两个字来譬喻人一旦‘五阴’了,那么这‘五阴’之人,狂躁起来就很容易,容易得就像干柴容易着火一样。“
--(此文只发于小说中文网,请勿转发他网~!)--
我已经听傻了,这太后厉害啊,这语言表达能力强啊!
我曾经为了迎合太后而研究过半天佛经,可佛经上面只会写些什么“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这种我看来看去看不明白、参来参去参悟不透的怪东西啊,哪儿有太后现在的解释来得清楚啊!
看来佛经这种东西,就是整块鲜牛肉啊!不是人人想吃都能看吃得了嚼得动的。一定要找些精通烹调的人来先来看看,该怎么蒸来怎么煮,等他们弄懂了,料理好了,我们这些食客再放到嘴里慢慢嚼,以免嚼不动肉反而弄碎了牙,那样会很亏得好不好!
PS:
感谢兔兔的粉红票,还有大家的留言,鞠躬!感谢!还是那句话,又票票的亲么,请给我哦!谢谢!!!
大家是不是很奇怪太后为什么要说这些??嗯,太后可是块老姜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