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锦华>三十四元宵2

车仍然是大成叔的小驴车,几个人挤一挤倒也能坐开。二爷一个大老爷们却不好意思呆在车厢里,便披了厚厚的棉袍坐到车辕上去跟赶车的大成叔聊天。

锦华不放心,侧着耳朵听了听。外面,爹和大成叔聊得还挺欢畅的。自己爹虽然不是很爱说话,难为大成叔是个嘴巧的啊。这些日子因为租车两家也熟络起来,二房已经成了刘大成的固定客户,因此,他刻意奉承,倒是引得二爷颇有谈兴。

他们是提前用完晚饭出发的,等到了县城城门天已经黑透了,城中这三天都解除了宵禁。

一众人等此时正站在县城的主街道鼓楼街上。此时整个街道已是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锦年一跳下车就忘情的大叫起来,“太好看了!这些灯做的真好看!这里好热闹啊!”

曾氏皱了皱眉,觉得自己的儿子现在的样子,简直离自己的期许原来越远了。锦华却跟着随声附和,高兴道,“是啊,这些灯真是好看!”

街道两边除了普通的红纱灯,白宫灯,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灯笼,形形色色,姿态万千。

二奶奶转念一想,今儿是锦华和锦年长这么大第一次看灯呢,心里便又一酸,万般滋味涌上心头,不禁伸手就狠狠的掐了旁边丈夫的胳膊一把。

二爷正四处张望着,兀自看的高兴,他以前同样没怎么看过这种盛景,正稀奇着,忽然被妻子掐了一把,颇有点莫名其妙。

锦年和锦华把带来的灯笼拿出来,把里边的蜡烛点起来,一人手里提着亮亮的一盏,开始顺着人流一路走,一路观赏街道两边的灯。来来往往的人流如织,不少未成年的小孩或是小男少女都手里提着灯笼。

这是河滨县的风俗。已经成婚的大人倒是不作兴打灯笼的。因此,大街上很快就形成一道灯龙,与道路两边各式各样的大灯笼相映成趣,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灯会上的人自是来看灯的,但是卖各种小玩意和吃食的摊位也不少。几个人一路看着,见了路边卖的热腾腾的打糕、糖葫芦之类的,曾氏也不再拘着孩子们了,大大方方的散了钱,让两个小的买来吃。

锦华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上面的山里红红的跟宝石一样,挂着晶莹剔透的糖霜,简直让人舍不得吃到嘴里。

自己以前可曾有机会如此这般拿着吃食在街上大快朵颐?自是没有。锦华张嘴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只浸到了她心里去了。

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跟家人对着街两旁的灯笼指指点点。花灯璀璨,映出一张张的笑脸,让锦华留恋不已。

一行几人随着人群往前走了约莫着二里地的距离,曾氏忽然停住了脚,伸手指着远处道,“那边老槐树底下,不是大川那孩子么?”众人瞩目看去,可不是么?

曾氏本不愿去打扰人家做生意,无奈此时张大川显然也看见了他们,已经笑着往这边挥了一下手。

曾氏和丈夫对视一眼,便迈步顺势走了过去。

锦年赶紧拉了姐姐一把,紧张的朝着姐姐皱着眉咧了咧嘴,无声的喊了一句,“姐姐救命。”锦华忙牵了锦年的手跟了上去。

大川领着他的两个兄弟正在卖灯笼,见了众人忙领着俩兄弟过来,给曾氏和二爷见礼,正好趁势也把所卖的灯笼给遮在了身后头,“锦年能教咱们几个识字、写字,多亏了二叔和二婶的大恩大德,还不大礼谢过?”

二川看起来长的寻常,不大爱说话。三川则一双眼睛猴子似的乱转,带着狡黠的机灵。

两个人对大哥的话看起来很是遵从,规规矩矩的肃容一躬到底,“谢谢二叔、二婶。”

二爷忙一手一个拉起来,脸上觉得很是有光彩,嘴上却连连谦虚道,“锦年一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关键还是也是你们几个有出息啊,自己知道上进才行啊!”

曾氏也高兴地合不拢嘴,道,“大川就是太客气了。要是真的细究起来,我们还得多谢你平日的那些果子,还有这次你做的灯笼呢。”

张大川的笑容就凝在了脸上,脸不知不觉又发起烧来,眼睛不自觉的去看锦年,紧跟着又看一眼跟在后头的锦华。

锦年却跟没看见他似的,正跟三川两人在咬耳朵,不知道说的什么,不时的就吃吃的笑起来。

锦华和锦年此时都站在了稍靠老槐树的这一边,斜对着二爷和二奶奶。自然是想挡住两人的视线,不让两人发现地下堆着的有锦年的字迹的灯笼。

锦年帮他们的忙倒是没多大的问题,但是,要是拿出来售卖的话性质可就大大不一样了,二爷和二奶奶一定是会翻脸的。到时候那可真是大祸一场。

此时,她见他看过来,便回他一个微笑,面色正常的很,毫无异状。

在朦胧的灯光映照之下,她的脸似乎蒙上了一层柔和外的明亮,仿佛把天上的璀璨的月亮也含在了里面。

算起来,他已经有好些日子不见她了。她似乎长高了些,精神奕奕的。每次见她的感觉貌似都不一样,都仿佛是第一次见她那样的新鲜和激动。

张大川只觉得心不受控制的咚咚的跳了几下,匆忙间转过头来,掩饰性的朝着曾氏一笑,“既然都是自家人,二婶还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呵呵呵。”

一行人亲亲热热的说了半天的话,才两厢告别了重新沿路看起灯来。

万幸的是,二爷和二奶奶都没注意到地上摆放着的灯笼,真是


状态提示:三十四元宵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