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缱绻江山>明清紫禁城宫殿名称异同
右顺门。明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九月改名归极门。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顺治二年五月改名为雍和门,乾隆元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

明初.对育轩——明嘉靖.玉芳轩——清.位育斋

明.毓翠亭、金香亭——清.玉翠亭、凝香亭

另:保和殿在临时作为康熙寝宫时称“位育宫”并在崇台上建有东西配殿。

明初.西宫——明宣德.仁寿宫——明嘉靖.慈宁宫——清.慈宁宫

明初.东宫——明正统.清宁宫——明天启.慈庆宫——明崇祯.端本宫——清乾隆.南三所

明嘉靖.慈庆宫——明崇祯(?或更早些).仁寿宫——清康熙.宁寿宫

明初.玄极宫——明?.立极宝殿——明隆庆元年.隆德殿——明崇祯六年.中正殿

可以说,坊乡都鄙是古代中国户籍乡里制度的延续,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正如明人所说:坊里,“古都鄙乡遂之遗也。”

所以,坊作为城市社区单位的名称没有改变,大小城市也多有坊的划分,所谓“坊里之分以定井疆”。城下有司、有坊,坊下有牌、有铺,或坊下即为街巷。城门之外为关厢。

自明代以来,北京便有五城与坊的划分,有文献记载曰:“京师虽设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而地方分属五城,每城有坊”。

又曰:“明制,城之下,复分坊铺,坊有专名,……铺则以数十计”。

城区的划分是管理的需要,而五城之分则是人们从儒家方位观念出发划分城市的习惯方式,所谓“唐麟德殿有三面,故称三殿,亦曰三院。今京都五城,兼中、东、西、南、北而言,盖即此意。”[15]也就是说,五城即为五方之意、含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五城之下设坊,明代共计三十六坊,中城曰:南薰坊、澄清坊、明照坊、保大坊、仁寿坊、大时雍坊、小时雍坊、安福坊、积庆坊。

东城曰:明时坊、黄华坊、思城坊、南居贤坊、北居贤坊。

西城曰:阜财坊、咸宜坊、鸣玉坊、日中坊、金城坊、朝天坊、河漕西坊。

南城曰: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崇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白纸坊。

北城曰:教忠坊、崇教坊、昭回坊、灵椿坊、金台坊、日忠坊、发祥坊”。

老实说明清故宫名称变化很多,但很多都是在明朝中后期就改名了,清朝沿用而已:

(前面的名字都是今天的名字,后面才是清朝以前的名字)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建成,称玄武门。清康熙(玄烨)时避讳“玄”,改成神武门。

英华殿初名隆禧殿,明隆庆元年更为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后三宫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地(没改过名):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为明嘉靖年间建。

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是皇帝的洞房和祭祀场所。

内廷东西六宫为皇帝妃嫔们的住所:

西六宫

咸福宫,初名寿安宫。明嘉靖十四年更名为咸福宫。清沿明朝旧称。

长春宫,初名长春宫,明嘉靖改称永宁宫,明万历复称长春宫。

永寿宫,初名长乐宫。嘉靖改名毓德宫,万历又更名为永寿宫。

储秀宫,初名寿昌宫,嘉靖更名储秀宫。

翊坤宫,初名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

太极殿,初名未央宫,嘉靖更名启祥宫,清代改称太极殿。

东六宫:

延禧宫,初名长寿宫。嘉靖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嘉靖更名景仁宫。

永和宫,初名永安宫,嘉靖更名永和宫。

承乾宫,初名永宁宫,明崇祯为承乾宫。

景阳宫,初名长阳宫,嘉靖更名景阳宫。

钟粹宫,初名咸阳宫,明嘉靖更名钟粹宫,明隆庆五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外廷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太和殿,始称奉天殿。明嘉靖改称皇极殿,清顺治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整个宫城的主体建筑和核心空间。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朝时还因为火灾经常处于废墟状态),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上朝”,历史上叫做“御门听政”。明朝的御门听政在太和门前的广场进行,而不是屋里。

中和殿,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保和殿,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至于明代宫廷游玩和集会,宫内有御花园,逢年过节还能凑一起看烟花、杂技什么的。

清明节,又名秋节


状态提示:明清紫禁城宫殿名称异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