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地区徘徊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等到了朝廷送来的国书,可以大摇大摆地以新月国度使节团的身份北上了。有一段路是走的陆路,每到一个城市,当地的总督——当地人不叫他们总督,大概是一种行政官员,由中央指派的,和总督差不多功能——就会邀请他们做客,实际上是为了监视。这些天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依尼丝翠人相当排外,对他们这些外来使节很不友好。
大部分依尼丝翠人都是奥斯丁教徒,但因为上千年与圣城毫无联系,东方的奥斯丁教和西方的已经大相径庭。他感觉这里的人们虽然是教徒,但其实都不再尊奉先知之名,而是尊奉皇帝。皇帝就是历代的先知,直接与至高神沟通,代表至高神统治所有的人。因此东方帝国里也很少看到寺庙或者教堂,更没有神职人员,这个国家的政教结合的相当紧密,政府官员也兼任神职,反正大概是什么都管,一个总督既有行政权又有司法权,还管救济和教化,其实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在东方帝国境内就能看到一种很奇怪的景象,总督被上面派了下来,但基本上就是个摆设,具体的事情由当地的权贵家族在做。
东方帝国的行政系统极为复杂,一个小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行政官员,能比伊斯坦宫廷内的大臣都多,除了总督是上面委任,其他职务都是聘请当地人来做。地区通常有占据大量土地的豪强,他们家族内的人往往能够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而能够充当官员,等当上了官,就依靠手中的权力,将家里的其他人都弄进来。他们沿途走过了好几个城市,往往一座城里除了总督外的所有官职都会被一个家族所把持,倒是很像旧共和国的贵族政权。
过来搞研究的博士对这种现象啧啧称奇,按照博士的说法,“这种充斥着贪污**的蛀虫的臃肿浪费的行政体系竟然能够维持着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的稳定运转,难以置信!”
臃肿确实是东方帝国的行政制度的一大特征,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依尼丝翠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富庶,一个是人多,白城和这里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制约着阿卡莎和拉文尼卡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包括土地肥力有限,像是新月国度和七城联邦都因为自身产粮有限而有着各种粮食隐患,所以要向第二帝国和旧共和国寻求和平的贸易。但依尼丝翠不愧绿色沃野之称,这片土地简直如同神赐,粮食从来只有过剩的问题,而没有匮乏之虞。这就导致了东方帝国内各种过剩,人口过剩,财富过剩,土地过剩,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又因为人大多是闲的,于是就喜欢闹事。
为了解决严重的过剩问题,东方帝国形成了一套极为复杂的浪费机制,这套机制不仅表现在行政层面,还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依尼丝翠人管这套机制叫做“虚礼”,大概就是说其实这些手续和办事方式都是不必要的,但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如果自己不跟着来,就显得很怪异。依尼丝翠人又特别排外,一旦怪异了,处境就会变得很糟糕。像是他们从南部沿海一路走来,光是用在打点上的钱就比他们从阿卡莎来到依尼丝翠要高上好几倍。幸好国内研究东方文化的专家早有准备,不过他们带来的那几大箱金子现在也消耗了差不多一半,吓得他们这群人看到河流之后赶紧走水路,继续沿着陆路走的话,只怕到了女皇陛下面前,他们就穷的只剩下底裤了。
这套机制中最精妙的,莫过于博士称之为“官本位”的部分。在东方帝国,当官其实比经商赚钱,这点他们已经深有体会了,所以大家都喜欢当官,而且因为虚礼的程序问题,当官了还能享受到很多虚荣,就使得这个职位更加惹人眼红。东方帝国的选官也很复杂,总之就是让人们去做一些很没有意义的事情,做的符合某个繁琐无聊的标准了,就可以当官,当上了官,其实也就是收钱,送礼,进进出出的钱就来了。但在当官之前,要用上好几十年的时间参与选官的竞争,往往要到五六十岁了,才能真正当上官,获得荣华富贵——很多人还活不到这个时候。东方帝国有一点很好的是,选官不论出身,所以整个社会过剩的人口都可以将自己一生的时间用在选官竞争上,临到死前用老眼昏花行动不便的身体享受几天,然后一蹬腿,这辈子就算没白过了。
在他看来,这就是莫名其妙把自己的人生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因为浪费的过程中要做很多事,人一直在忙碌,就显得好像挺充实的。人一旦充实了,就不会想着闹事,社会也就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