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不少大臣开始嘀咕起來。要知道蒙古人前两次攻宋。最多也就派出二十万人马。
“这么多将士。阿术、张弘范、伯颜。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呵呵。全是蒙古名将。这算是示威吗。”我笑笑。“陆爱卿。从速着人将这些人的详细资料调查清楚。还有。那未署名的帝师是谁。也需重点查清。看來。大战就要來了。”
“是。臣遵旨。”陆秀夫道。
不过。在陆秀夫心里又多了一个疑问。为何陛下会提及伯颜和张弘范。阿术倒也罢了。十年前蒙古征服大理时。便已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另外两人在蒙古似乎并不出名。远不如张柔、董文炳等人。
“陛下。臣文天祥有本启奏。”文天祥出列道。“陛下。农业部尚书赵葵大人因病告假。并提出辞呈。请陛下指示。”
“此事朕已知道。农业部侍郎杨栋。”
“臣在。”
“杨栋。朕命你以农业部侍郎之职暂行农业部尚书之权。”
“是。陛下。臣遵旨。”
“好。各位爱卿。朕再來说说当今的汉蒙局势。忽必烈的公然挑衅。也就表明了。宋蒙大战为时不远了。近一两年。我朝变化甚大。国力逐渐恢复。同时。蒙古人也一样在变革朝政。忽必烈重用了一大批原金国汉人。其国力也超过了蒙古汗位争夺前的水平。目前。宋蒙双方都在抢时间。都想在大战爆发前积累起足够的财力物力。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时间里。各位都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战必将是我朝和蒙古的生死之战。南北对峙的局面很快就要打破。蒙古忽必烈是不会允许南北共存的。当然。朕也不允许。”
“自太祖太宗打下我大宋江山以來。一直深受辽、金、西夏、蒙古的窥视。三百年來。大多数时候。我朝的对外国策都是采取以和为贵的方式。结果呢。敌对国得寸进尺。甚至在一百多年前。小小的金国竟然占领了我们北方的大片土地。虽有高宗南渡。保住了我朝的半壁江山。但靖康之耻。至今未雪。三十年前。先帝北伐。却因种种原因。失败而归。于是有人认为先帝过于激进。不该和强大的蒙古铁骑硬对硬。还给了蒙古人南侵的借口。之后。对于端平入洛的对与否。我朝一直争论不休。朕在此明确指出。端平入洛本身是绝对正确的。”
我越说越來劲。继续道:“当时。金国已灭。蒙古暂未稳定。出兵乃是恰逢良机。但是。由于那时的朝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声音。导致了我军在战与不战之间显得犹犹豫豫。先帝制定的战术根本无法贯彻执行。各军之间无法协调。各自为政。后勤补给也出现了断档。这就是失败的根源。接下來的三十年间。蒙古人越打越强。而我朝却只能陷于长期被动的防御中。蒙古方面有不少人认为。我朝被灭只是时间问題。因为。沒有一座堡垒能够保证永远不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