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北地烽烟>第五十八章 段氏鲜卑(四)

第五十八章 段氏鲜卑(四)

可惜的是,石勒的书信尚未到达令支,怒不可遏的石燮就率领麾下的两万羯军前出,对铁乌山形成了攻击的态势,而赵炎正在冷眼看着石燮的调动,一个全歼石燮部的计划在赵炎的脑袋里慢慢的成型了…

此时的赵炎辽军拥有着十余万之众,五万虎贲军,三万千户突骑兵以及四万段氏鲜卑的军队,实力远远的超过了石燮的部队,但是赵炎并不想这么轻松的歼灭石燮,他的目光已经放在了即将出现在辽西的石虎部…

石虎麾下的五万羯军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也是羯军中的精锐,因此,赵炎的办法就是拖住敌人,等待石虎大军的到达,同时,赵炎真正在意的是石虎军中的一群人,军师韩宾、张敬,从事张离、刘群、崔濬、张班、孟卓,名臣徐光、程遐,裴宪等人均在石虎军中,而这些人更是赵炎所需要的校园全能高手。

石勒将他们派出协助赵炎,也是说明了石勒对赵炎的忌惮,这是赵炎所没有想到的,同时,为了让这些人归降,赵炎还传令给情报与特殊使命局设在中原的情报点,命令他们将这些人的家眷全部想办法弄到辽东来,此时由于中原战乱,赵炎特地在中原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情报点,而这次也就派上用场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赵炎此时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是石虎的大军,为了能够解决掉石虎,赵炎将所部的黑衣卫分出四千人按小队潜伏进燕云十六州一带,一方面探测军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接应上述人员的家眷,同时,部分黑衣卫甚至到达了襄国地区接应,可以说,赵炎对这些的重视程度甚至远远大于想要消灭石虎。

不过赵炎认为这时值得的,一个政权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所以赵炎才会在辽东废除察举制并开科取士,准备以庶族读书人来取代士族的门阀政治,不过赵炎的这一政策也逐渐起到了作用,公元317年的两次科举考试给辽国带来了大批的知识分子,可以预见,明年的春秋两季考试将会迎来更多的士子。

而且赵炎为了增加士子的荣誉感,严格了考试的制度和审阅标准,正式将考试分为sān_jí,设立六所书院,五府各一所,盛京一所,招纳学生,学习期限为九年,所有适龄孩子入学免费,在院九年全部由王府户部支付学习费用。

九岁入学,前六年为必须的学习,在六年结束后参加院试,合格者升入第七年,不合格者自谋职业,也可以参加后面的考试,第九年学生参加各府组织的会试,合格者可选择各府安排的工作或者继续参加殿试,不合格者由各府统一安排。

殿试在盛京举行,由尚书房组织,都察院、中书房监督,通过者由赵炎审核,每次考试十名进士,一百名举人,五百名秀才……

通过这一办法,赵炎极快的笼络到了大批的人才,由于名额少,入选者均感到极大的荣誉感,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读书人应选,而且赵炎强调经世致用,所设立的工学、武科、农学等获得了极大的追捧,大批的行业人才涌入了辽国各级政府,对王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这都是后话,这时的赵炎正在紧张的部署作战当中,考虑到接应襄国家眷需要时间,赵炎准备在铁乌山一带好好和石燮耗上几天…

公元317年12月27日,赵炎趁着风雪天突然发兵三万,兵分三路对准备进攻的石燮部发起了突然的袭击,同时,前线将领依照赵炎的命令假意袭击失败,引着愤怒的石燮向铁乌山山谷大营冲来。

而与此同时,五万虎贲军秘密的移驻到了铁乌山后等待命令,在三万千户突骑兵和四万段氏鲜卑部队的配合下,骄狂的石燮部羯军在突然山谷后遭到赵炎军的合围,并且在赵炎的授意下不断的进攻,但是又不尽全力,仿佛辽军无法攻破石燮的防御,同时暗中放开口子,让石燮派兵向中途的石虎求救….

而石虎在接到族弟石燮的求救信函后,一方面愤怒于石燮的不争气,但是另一方面也下令加快速度,他现在是真的想会会这个赵炎,因为石虎始终也忘不了自己的叔叔石勒在说到赵炎时心中的那份感叹…

石虎下令轻装简行,丢弃了大批的辎重,全军单马奔行,谋主韩宾等人再三劝谏,要石虎注意,但是石虎都不听从,反而重打了在羯军中享有崇高名誉的汉人程遐,韩宾等人也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公元317年12月30日,这是汉家一年一度的春节,而在这一天,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一群人从中原来到了铁乌山大营,另一件事就是石虎的大军在经过长途奔袭之后来到了令支城…

当然,前一件事就是赵炎下令从襄国接来的汉家谋士的家眷了,而这个消息也在同一天传到了石虎的大营中,惊闻自己家眷被人劫走的韩宾等人异常的震惊,他们实在想不通会有什么人敢大胆的在襄国劫走他们的家眷。

不过石虎却趁机一口咬定是韩宾、程遐等人妄图投敌而让自己的家眷暗中离开的,对此,韩宾等人更是怒不可遏,痛骂石虎无情无义,竟然会劫走他们的家眷,石虎也因此大怒,下令将军中包括二人在内的十余位家眷被劫走的汉官逮捕,等候发落…

大战还没有开始,石虎阵营就发生了分裂,不得不说真的是天意,而且石虎此次的动作也并不全是怀疑他们勾结嗯祖逖,这事说来也是为了一个字,权力,石勒一向喜欢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段氏鲜卑(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