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燕王(一)
随着胡人部族的投降,整个辽东重新安定了下来,赵炎在留下段远山等人主持辽东局势之后,自己则亲自返回燕京城……
而随后在赵炎的部署之下,十万辽军在钟炎、仲玄的率领下从三个方向攻入了高句丽,三路大军势如破竹,仅仅十五天时间就攻占了平壤城,同时面对着鲁平、阳裕等人的反击,钟炎和仲玄以损失五千余人的代价击溃了二十万半岛联军。
在强大的军事优势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而半岛三部也在这场大战中名称为了历史,钟炎和仲玄面对着出尔反尔的高句丽人这次并没有什么客气的,在段远山的支持下,在整个半岛修建了五十个管辖区,直接又军方进行了军管。
在这个期间,段远山在望建河以北的望州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前州设置了大批的聚居区,而半岛上的四十万户则成为了这一地区的第二批居民,而第一批居民则是刚刚被击败的胡人部族……
而汉人则大批的涌入了建州、忽汗州、呼伦州以及安东州等地区,成为这些边州的新居民,而胡人则在政府的计划下,分批迁入各内州和新建州之中。
通过这些措施,段远山很快的稳定了辽东的局势,尤其是对叛乱胡人实行的‘三大政策’更是获得了赵炎等人的一致称赞,叛乱只诛首犯,从犯轻究;首从犯只罚本人,家人不追究;未叛胡人不追究,优待之,迁内州。
三大政策获得了胡人底层的一致拥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平民的支持下,迁移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在盛京,赵炎也是展开了激烈的朝廷交锋,在赵炎的力保下,鲁平和阳裕两人在被辽军抓获之后并没有被处刑,而是在赵炎的命令下,两人只是被撤销了一切的官职,被贬为民,回乡居住,而且也没有为难他们的家人。
对于朝廷中的叛乱者赵炎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而且都没有涉及到家人,只是将叛乱者本人收押,按照罪行定罪,这些人并没有鲁平的从龙之功,也没有阳裕的辅政之功,所以赵炎是不会优待他们的。
当然,这些人也并不会被杀头,赵炎现在想要树立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典范,优待自己的大臣,优待自己的臣民,但是对于罪大恶极者必须要严惩不贷。
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是辽国的臣民,尤其是新归附的胡人更是如此,按照赵炎的想法,一旦稳定下来,这些军管的地区都是会变成中央治下的州的,这是打的趋势,但是在这之前,还有着不少的事情需要做。
最重要的就是闪族和江左晋庭的问题,在这两点上,前面是内部的民族问题,而后者则是很致命的了,辽国名义上还是江左晋庭的属国,即使在中原大战中江左晋庭做的并不怎么好,但是赵炎还不想和江左这么快的翻脸,毕竟这个时候汉人政权发生内讧,最高兴的恐怕的是胡人政权了。
赵炎在燕京城建立起了一个临时的政权,由于乾清宫还没有完成,所以赵炎便是在幽州总管府中办公,同时,赵炎正式建立了宣政殿制度,组建了宣政殿大臣,由陈浩若、韩宾、张宾、杨颖、高素、裴用、岳布七人充任宣政殿大臣,而张敬、张离、岑选、赵平、王累、陈征、房矫、杜照八人组成宣政殿行走,这十五人组成宣政殿,由八位宣政殿大臣轮流主持宣政殿事务,以陈浩若为首席大臣,封陈浩若、韩宾、张宾、杨颖、高素、裴用、岳布七人为宣政殿大学士,张敬、张离、岑选、赵平、王累、陈征、房矫、杜照八人为宣政殿学士。
赵炎的分权大大的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毕竟任何一个君主都是在不断的集权,使得自身的权力最大化,但是赵炎的做法却是和他们相反,就这一点,使得赵炎得到了所有大臣的一致拥护,当然,赵炎是不会告诉他们是自己险要偷懒才会这么做的。
不过这点子却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能够使得一个人的事情由七个人来做,一方面保证了效率,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政务能够得到最大的完善,毕竟赵炎并不是圣人,他也会有很多的疏忽。
宣政殿设立之后,很多的大政方针由宣政殿来掌握,而生重大的事情则由赵炎来决定,除了军权,这点是赵炎的底线,任何臣子都不能干涉军权,即使是已经身为宣政殿大臣的岳布也不可以,赵炎重新设立了军机处,由段远山任军机尚书,福全、陆卓远任左右侍郎,统领整个辽国的军队,直接对赵炎负责。
同时,赵炎设立了理藩院,专门管理契丹和闪族的事务,赵炎已经将所有的胡人改名为契丹人,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由刘群任理藩院院正,成为管理两个民族的最高机构,在行政上这两个民族已经完全归入地方政权管理,理藩院更大的作用就是安抚。
宣政殿逐渐的进入了正轨,胡人的问题正在有条不紊的解决着,经过了盛京大战和段远山的强力治理,这些契丹人并没有什么打的反抗,而仅有几起反抗也在段远山的军事压力下很快的平息,闪族人刚刚经过中原大战,目前也表现的很驯服。
江左的晋庭现在还没有传出什么风声来,而赵炎也对晋庭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期待,所以在突然间,赵炎发觉自己似乎闲了下来。
司马婉儿南下还没有回来,羊皇后和兮月在北海还没有回来,这个时候赵炎才发觉自己竟然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