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北地烽烟>第二百零六章 平叛(三 上)

第二百零六章 平叛(三 上)

公元319年正月二十四,辽国和江左晋庭都是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对自己的对内对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尤其是在对外关系之上,双方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

晋庭方面否定了王导为首的北方士族提出的削藩建议,而通过了江左世家贬职不贬权、改封不加封、派官不命官、安抚为主的策略,决心通过强化赵炎集团实际权力的办法来促使赵炎部成为牵制羯族、匈奴人南下的筹码。

辽国方面则是在燕京通过了赵炎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决定同晋庭和解,并且暂时保持和羯族的关系,同时对西部的匈奴人进行守而不攻,巩固已经占领的区域,积蓄力量,先扑灭国内的叛乱,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巩固自己的地盘,之后再商议动兵。

对内方面,辽国提出了强化统治的要求,当然,这一点是对于汉人以外民族而设置的,通过分散安置的办法打消他们赖以存在的部落联系,同时通过辽国制定的土地政策,按户为单位给予土地,永久享有,通过国家的税收来保证土地的所有。

同时由政府给予支持,促使民族之间的融合,当然,这些都是战胜之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消灭掉胡人之中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赵炎准备将大量的土地拿出来作为奖赏以促成大批的汉族人的北迁,使得整个地区成为辽国的固有领土。

在大室韦部和铁利部进行耕种,在望建河南北进行开发,通过这两年的建设,北边的官府已经基本摸清了这些地区的情况,并且设立了各级机构来进行管理,储备了很多的当地官员,建州的条件已经基本上有了。

而且在这一段时间也有很多汉人自愿取得北边的土地,因为确实面积很大,几乎可以达到辽东地区的二倍,而这些人在官府的帮助下也很快开始了生产,要不是这此叛乱的发生,恐怕还有更多的后来进入辽东的百姓要求这些地区的土地了。

而通过这次的战争,赵炎决定要彻底的消灭这些胡人的基层组织,将他们分割到各地居住,进行恩养,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讲胡人打疼,室韦、鲜卑、铁利、乌罗护等部族这次几乎是动员了全族的成年男丁来进行这场赌博式的进攻。

现在他们的族内已经没有多少成年男丁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了,这些人才是赵炎所需要的,而这些军人,赵炎也准备在击败他们之后将他们组织起来,专门用作从事各地的生产任务,当然,并不是一般的生产,而是赵炎一直准备的国有手工大作坊,为辽国生产各种需要的物资和商品。

而且在为国家工作五年之后,他们会被允许回到各自家庭所在的州、县,在各州、县的手工作坊做工,成为普通的民众。

其实这是赵炎个人的意思,从骨子里来讲,他并不想为难这些人,而通过这种办法,赵炎也是在为他们寻找到一条新的生存的办法,他们的家人都会在各地生活下来,并且享受和普通百姓一样的待遇。

他们的孩子甚至可以读书、考进士,没有人会为难他们,而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消弱他们的反叛思想,这也是赵炎的底线,他绝对不能允许国内出现叛军。

当然,赵炎的这一政策遭到了陈征、王累等大部分人的激烈反对,不过在赵炎的强行推动和陈浩若、张敬的力挺之下,这一道命令还是得到了贯彻,只等钟炎、刘传两路大军进攻之后就开始准备了,当然,最终开始实行,也要等大战结束了。

异地安置是这条命令的重要特征所在,半岛上的人都将会被迁移到望建河南北以及东边靠海的地方,而大室韦、铁利、乌罗护、鲜卑、山北等部族则会前往半岛、辽西等地居住,彻底的脱离他们祖辈所居住的地方,而且会被分置在不同的地区,成为单个的居民和小群居的村落。

而且在这之后,他们将不再是什么室韦人、鲜卑人、铁利人、高句丽人等等,而是会被统一命名为契丹人,而且不会再有什么贵族的称呼,变得和段氏鲜卑改称的契丹人一样,成为辽国的一个民族,从此之后,辽国将只有三个民族,汉族、闪族和契丹族,同时,赵炎会选择各部之中的优秀人才进入辽国的官惩军队之中,真正成为辽国的一部分。

改姓、易俗、入籍、使用汉字是赵炎汉化的几个主要步骤,通过战争之后的有利时期进行这样一系列的改革是很有利的,毕竟这些胡人信奉的是力量,只要赵炎手中的力量让他们拜服,那么这一切都是有办法实现的。

就在两方都在调整着自己的时候,中原的情况也是逐渐的缓和了下来,羯族在和辽军隐晦的合作之下,击退了匈奴人的疯狂进攻,并逐渐推进到了函谷关、尧山等地,并一度推进到了潼关前线。

但是因为后续力量不足和匈奴人主力的回援,羯族人被击溃数百里,而在黄河东岸,辽军乘胜全面进攻,收复了整个河东地区,和匈奴人隔河对峙,而在北线,辽军占领了丰州、胜州、夏州一线,并围攻灵州怀远一线,虎视关内六州。

在这种情况之下,匈奴人也不得不开始逐渐的调整自己的政策,因为刘曜知道,如果他被赵炎所灭掉,那么可能他还能够善终,但是如果被羯族人击败,那么可能整个匈奴部族都将会面临灭顶之灾,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那么他刘曜就将会是整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六章 平叛(三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