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明统天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苦命鸳鸯

并且随着朱厚照和谭浩的深入交流,有关谭浩和谭氏之间的爱情故事朱厚照也弄明白了,知晓了之后朱厚照不得不感慨可惜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了大明朝,要是在现代估计又是一个值得拍成电影的好故事。

谭浩和谭氏之间的故事听起来很老套,但是确是为生活所迫的实实在在的现实。om/ 文字首发无弹窗.

说起来谭浩和谭氏很小便认识了,如果谭氏是男的话就可以说两人是一起和稀泥长大的,即便如此谭氏虽然没能像其他的男孩一样和谭浩小时候在一起和稀泥但是那也算是天天跟在谭浩后面的小尾巴了。

那个时候谭家由于谭浩的父亲尚在所以家境还过得去,而谭氏的母家文家呢也还没有发达,和当时的谭家相比也都在一个档子,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而且两家的家主看自家的孩子和对方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挺开心的,家境上也算是门当户对所以两家就打算结成娃娃亲了。这个时候两家之间加成娃娃亲的十分寻常,谭家和文家也算不得什么惊世骇俗的。不过一般两家之间正式的结成娃娃亲的都是要有婚的,双方的家长都会代替自己的孩子立下一份婚以当做今日娃娃亲的凭证,这张婚是被世俗所承认的,而且就是以后有一方想要悔婚了那也要能够解除和对方的婚才行,否则的话女方便不能嫁人。

立下婚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偏偏谭家和文家当年却没有立下婚。本来谭浩的父亲和谭氏的父亲文史莱达成了口头协议之后打算在观察一段时间再立下正式的婚,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里,谭浩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和文史莱立下正式的婚便遭遇了不测。

文家是开设作坊的,谭浩以前在学习打铁的那家铁器铺便是文家名下的意见作坊,而谭浩后来去的那件工匠铺也是文家的生意上的伙伴的,除此之外文家名下还具有好几个生产瓷器以及器皿的作坊,所以严格来说文史莱算是个正经的商人,虽然这个年代的商人不像现代那样无奸不商,但是最起码基本的商人的市侩还有有的,文史莱一方面看到谭家的顶梁柱没了那以后谭家说不定就要彻底的没落了。而文家呢那些年做生意也已经有了起色了,双方在家境上也差距越来越大了,当初的门当户对也不存在了,所以文史莱便不想在应承下来这场婚事了。而且恰好当初双方还没来得及立下正式的婚,所以文史莱也不用背负上背信弃义以及嫌贫爱富的名声,毕竟双方当初的头口协议除了双方家人之外外人也是不知道的。

文史莱的做法本身也没有什么错,或许他的确有一点势力,但是何尝又没有不想要女儿跟着谭浩吃苦的意味在里面呢,当初文史莱便已经预料到了谭家要落败的,而且之后的谭家也的确是像文史莱所预料的那样落败了,而且还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没法保证,试想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过这种生活。所以最初文史莱的名声还是挺好的,毕竟大多数外人一开始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而且以前文史莱对谭浩也挺照顾的,所以说最开始还是没有人去指责文家什么不是的。

一直到后来谭氏也就是文云要嫁到秦家了当时谭浩的几个叔叔辈的感到不忿便将当初的那件事情捅了出去,这才让文史莱遭到了很多人的背后指责,这个时候的指责大多数其实纯粹的是对人们心中的那些美好的期盼破灭的不满。在大多数人眼中谭浩和文云从小青梅竹马那就应该长大以后在一起,这是一种美好的期盼。至于谭家的贫困问题由于不是当事人所以大多数人一般是不会考虑的,而且人们在期盼美好的爱情的时候也的确是往往忽略现实的问题,所以在得知了当初谭家与文家的口头协定之后有恰好敢在文云出嫁的当口才会有人去指责文史莱的不是。

真正让文史莱遭到大多数人指责甚至唾弃的还是文云出嫁之后的事情。文云没有嫁到谭家而是嫁给了秦家虽然很多人知道之后有点不满,但是他们也不至于去拆散快要组合在一起的新人。

文云的亡夫姓秦名沂河,家境和当初谭浩的父亲还在的时候的谭家差不多,但是比着谭浩好的便是秦沂河文家下面的作坊的掌店人之一。秦沂河从小便拜入文家名下学习制造陶瓷的工艺。也算是秦沂河在这方面天赋出众,所以自小秦沂河便在文家冒了头,而且还受到了文家的重点培养,所以秦沂河不但是文家的作坊里面最年轻的制造陶瓷的工匠,后来还成为了文家下面最年轻的一个掌店的。在文家的地位不轻。

秦沂河不管是家境、能力和地位都很令文史莱满意,而且还能起到拉拢秦沂河的作用。所以文史莱便慢慢的有了将女儿下嫁给秦沂河的打算了,再后来他观察到秦沂河的确是对文云有意思之后便正式的下定了决心,所以在文云十五岁的时候正式的被文史莱下嫁到了秦家。而之后文云便断了和谭浩的联系

可惜一场意外打破了文史莱的如意算盘,他本来是打算让女儿下嫁到秦家以拉拢秦沂河的,但是却没想到女儿到了秦家才一年的时间秦沂河便在外面遭遇了不测,至今连尸骨都没有找到。文史莱算是赔了女儿又折兵了。

这还没完,不知怎地秦沂河除了意外没多长时间外面便流传了起来文云克夫的名声,这种带有迷信的八卦消息在这个时候最受人们欢迎,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讨论娱乐明星的绯闻一样,文云克夫的名声迅速的在城东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二章 苦命鸳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