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天蛇>第一卷 窥破根源求长生 四、高考

更新时间:2012-07-30

王艾德从所有看过的硬气功,软气功,内功,武功,修真法诀中发现,一切都是‘意’在主导。

那‘意’是什么呢?王艾德有一天这么问自己。然后他想起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1900年,麦克特嘉博士在邓肯大学获得一种成功的实验,就是在人断气的一刹那,竟能称出灵魂的重量至少一个盎斯,通常超过两个盎斯。他的实验乃是这样:

事先商请六个垂死的病人,自愿来作实验,特制精密计重床一架,灵敏程度能够显示十分之一盎斯的差别。他对病人的选择非常小心,必须静静死去,才合标准。如因痛苦毕命,常有波动,不足为据。

在此六人之中,五人是肺病,一人是患糖尿。临死之时,可说消耗殆尽,身体不能稍为动弹。第一名受试验者是一男性病人,等待八个小时又五十分钟之后,似乎停止呼吸,但是眼睫,口和唇(这也违禁)仍然微微颤动,断续十五分钟之久,才行停止,这时尚无减重现象。但是突然之间,他的面部肌肉作了极其细微的颅动数下,忽又停止,这时计重表上立刻显出减轻了21.26克,此时经医学诊断,病人物理死亡。这证明有一种物质突然消失,我们姑且称之为“灵魂”。他的灵魂就在这个眨眼之间,离开躯壳而去。麦克特嘉博士一连做了六次同样的试验后,才将实验经过、内容连同自己的见解,发表在美国心灵研究协会杂志上。当然,后来,这篇实验世界闻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王艾德假设人类的**和灵魂分开,而**根据分析只不过是一些碳水化合物,灵魂既然有重量,那就肯定有质量,有了质量又完全不可见,还不溶于物质化的**,这就属于能量的范围,灵魂就算微小,也是能量。王艾德把这灵魂的质量称为‘灵质’,而这‘灵质’就是人类活着的证明,这就是修行的根本,是长生的源头,是成仙成佛的契机,这21.26克‘灵质’就是最初的,没有修炼过的人类唯一属于自己的‘能量’。

据说卡尔良相机照射出来的人体能量磁场,是不停的向外散射的,是不是一个人类的能量磁场散射到驱动不了**的程度就算是死了呢?而又有道家术语说‘不漏真仙’,这不漏,是不是说的就是能量不漏呢?如果能够能量不漏,也许真的可以称的上一声‘真仙’了吧。

那什么是‘灵气’呢?王艾德又这么问自己,根据科学研究,这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除去物质,剩余的全是能量,这电,这光,这空间,这磁场,这高能粒子,宇宙射线……一切的非物质,都是能量,都是‘灵气’。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处了,如果在古代,你让一个修真者解释什么是‘灵气’?他们会给你说一些‘坎离’‘水火’‘铅汞’‘龙虎’‘日月’‘免乌’‘戊己’等等来解释,行外人完全是云里雾里,听不懂。就算同样是修真者,他们也是身体力行,摸索着前进,这些‘坎离’什么的,估计他们也听不懂。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明白‘坎离’什么的果然就是最形象的比喻了。这才真的是你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用语言根本说不清楚。而现在只需要一个词‘能量’就已完全解释明白。

而所谓的修真者,就是根据能量可融合的法则,以完全属于自己的21.26克的根本能量,去小心翼翼的融合这光,这电,这高能粒子,这外界无限的能量,去壮大自己的根本‘灵质’,然后再去控制更多的能量,使得属于自己的21.26克重量的灵魂变成212.6克,变成2126克,变成21260克……。最终凝液成丹,丹碎成婴……不断的进化,最终超脱世界,羽化飞升,成仙做祖,长生不老。

说起来到是很容易,做来却不容易。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成仙呢?远古的已不可考,暂且不说,中古的也不过吕祖,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潇湘子,何仙姑八仙,再加上彭祖,魏伯阳,魏玩魏夫人,东方朔,袁天罡,李淳风,葛洪等等数十人罢了,最接近现代的一个成仙者就是刘基刘伯温。无数年来,无数的修行者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是有名字有记载的羽化飞升者就这么几十人,简直让人想想就心灰意冷。

无数年来,无数的修行者,学习前辈的修行经验,再结合自己身体力行的心得,临死前都把自己的修行心得传下,希望能给后来者一些指引,希望后来者如果能借此成仙,就可再来渡化自己,所以才有很多代代单传的小门派。可是这一代代传下来,越来越多的功法反倒把最初的真传都掩盖了。而大多数初修者只会照行不误,诚惶诚恐的拜读典籍,甚至虔诚些的都要焚香沐浴,背诵时更是一个字都不敢记错,说让念诵万遍,就真的一丝不苟的念诵一万遍,生怕一字错就意思全变,而偏离了道路走火入魔。还有许多人为了传道而编写了许多轶闻故事,仙界传闻,神仙志怪,更是鱼目混珠,掩盖了真传。更有无数人战战兢兢修行一辈子,也没有能入道,最后只得无奈的化为一胚黄土。却没有想到,竟被一个红尘中挣扎的少年窥得了根源,明了了修真的本质。不由让人生出命运无常的感觉。

王艾德这也算是悟道了,当然,绝对没有什么一悟道,立刻功力大进,天降雷劫,转眼飞升成仙……。那毕竟是-


状态提示:第一卷 窥破根源求长生 四、高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