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有炊烟袅袅升起来,村中不时传出来鸡鸣狗叫之声,偶尔也听得见几声沉闷的牛叫,“哞——,哞——”响着。
这牛叫引发了刘琮心中极大的兴趣,就回头笑道:“老人家快走,到你村里看耕牛去。”
老汉答应着,引着刘琮一行进了村子。
刘琮一进了村子,两眼就盯着一家门前大树上揽着的一头母牛,好像要过去抢过来似的。
看看到了跟前,那头窝在树底下的母牛就吃惊地站起来,一边反刍着一边望着刘琮。
刘琮就将马缰绳扔给梁柱儿,自己伸手过去摸索着牛背道:“好牛好牛,你看多胖。”
这时主人急忙出来察看,一见这六七个公家打扮的人员,都牵着高头大马,这户主就惊吓的不敢乱动,只是站在门口望着不敢吱声。
刘琮见了,急忙招手招呼道:“喂,这位东家,过来过来,你的牛多少钱能买?”
户主也就是四十岁左右的一条汉子,见这样问话却不知道是何用意,就吱吱呜呜的回答不上来。
麻老三见了就打圆场道:“老爷,庄稼人的耕牛一般是不轻易出卖的,除非是遇到了天灾**急等钱用。一家的生计全靠它呢,怎么能舍得卖掉?”
刘琮听了就直起身来,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望着老汉,老汉道:“在下的房屋就在庄后,老爷喜欢看牛就到在下家里看吧。”
“你家也养着耕牛?”
“呵呵,老爷,你问了不止一遍了。呵呵,庄稼人不养耕牛如何种地?”老汉回答道。
刘琮他们来到后,站在门口这么打眼一看,只见正北面南的四间土坯房子,上边披着厚厚的稻草,一根陶制烟囱高高的立在稻草之间,正往天空输送着浓浓的炊烟。
屋檐下边是敞开着厨房门扇,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正在忙活着烧火。
院子不算宽敞,刚用扫帚清扫过,又有杂木围成篱笆,四周杂树乱立着,遮挡的十分幽静。
院子的西边是三间厢房,从破窗户里看去,可见里边放了些农具和粮食,还有一个土炕,炕上放着一些简单的被褥,这大约是麻老汉的卧室了。
西厢房正对着院子东边一个草棚子,棚子里横摆着一口石槽,石槽旁边堆着一堆碎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养牛的地方。
刘琮急忙问老汉:“你家的牛在哪里?”
就在这时候,听的屋后有牛低低的叫声,麻老汉就吩咐儿子麻五:“去把老牛牵回来吧,天黑了。”
麻五就答应着去了屋后,一会的功夫,刘琮扭头看时,透过栏杆空隙,看见麻五牵着一头母牛,赶着一头牛犊往这边走来。
麻老汉见了,起身过去帮着把牛牵进了牛栏,又将牛犊赶了进去,然后抱了些碎草放到牛槽里,这才过来陪着刘琮说话。
麻老汉望着牛栏里的一老一少两只牛,脸上挂着微笑,好一会才道:“养这畜生真费工夫。一年又干不上几天活计。”
刘琮就来了兴趣问:“老人家,这牛一年能干几天活呢”
“像我家这样,这牛春天四天就把地耕完了,再有四天又把庄稼播种完了,秋天也是这样。一年下来这牛只能干上半月伙计。其他时间就的这样闲养着它。”
“你家不是有十六亩地吗?怎么说只耕八亩呢?”
“呵呵,春天八亩种稻子和谷子,秋天八亩种麦子。就这样。”
刘琮明白了,心想:“这牛干不上多少农活,原来闲养的时间长啊。”想到这里就问:“闲着的时候就不会给别人耕地挣工钱吗?”
“呵呵,庄里四十多户,养着三十多头牛呢。有几户不养牛的,却是年老体弱不能种地。给谁家耕地去呢?”
刘琮一听兴奋的跳起来起来,连声喊道:“给我耕地,给我耕地。老人家,等我雇用你的母牛耕地。真的。”
“老爷您真会说笑话,您还用种地吗?”
刘琮听了再不多说,只是笑,住了一会自己想:“这老汉的全家日子过得不错,种着地养着牛,儿子在衙门当差,还有额外收入。要是所有的庄稼人都过上这样的日子,天下也就不会乱了。”
刘琮想到这里就问:“敢问老汉,祖上就是在这黑石屯生活?”
麻老汉说,自己祖上是长社人,蛾贼造反那年,长社闹得十分厉害,几十万蛾贼和官兵在哪里打仗,自己和村里的邻居们也稀里糊涂的跟着加入了进去,都忙着给蛾贼送饭送水,支持他们和官军厮杀。
后来不知道官军怎样就放火把蛾贼打败了,当地衙门就派出衙役四处搜查漏网的蛾贼,自己和邻居在家里没法过下去,就背乡离井往南逃荒,来到这枣阳黑石屯的。
刚来的时候,庄里连一个人也没有了,只有些破败的房屋,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些房屋里住了下来,好在有个躲避风雨的地方。
谁知道住了半月也是没有人过来找事,就到庄外捡些人家没有顾得收拾的粮食回来掺着野菜吃着,日子就这样过了下来。
慢慢的在荒弃的土地上种些庄稼,就这样又住了几年,来这里落脚的逃荒人家多了起来,家家抢土地自己种粮,慢慢村庄周围的土地都有了主人。
后来,荆州衙门派人过来把家家土地登记造册,到了秋后就过来收租。
就这样,我们家也和别家一样,就这样住了下来,算起来到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
刘琮听到这里觉得很有意思,就说:“这不是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