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赵明礼家的“学生食堂”悄悄开业了。一大早,小小就熬了一大锅包谷面夹白米的稀饭,菜是在附近的菜农手里买的,一会儿就会送上门来。
这学生食堂开业的事情,说来多亏了赵明礼的同僚,那位齐老秀才,再者也是因缘际会。
端午刚过两天,学堂里头就有两个孩子因为午间吃了坏掉的肚子,上吐下泻。赵明礼和齐老秀才都吓坏了,又是请大夫,又是通知孩子家长的。
完了俩人闲聊,赵明礼不由说起了自己小时候求学的经历,也是须得每日带着午饭,冬天就是冷的,夏天又怕馊了,实在是可怜。齐老秀才也摇头,虽说往年官塾里头学生不多,可每到夏天总会有一两个孩子因为吃了馊掉的饭菜而闹肚子,实在是件叫人心疼的事情。
赵明礼回家,长吁短叹老半天,想起陈氏说的让学生吃饭,收点饭食钱的事情,不由得仔细琢磨了一番,到底还是觉着拉不下这份脸皮,又叫了陈氏进门商量。收拾饭食的大小事体都是小小在弄,陈氏哪里说得明白?干脆将小小叫进了书房,三人商议一夜。
末了,这事还是要问问学正王大人。
王大人倒是极为赞可,说赵明礼有仁者之心,立时允了。
于是小小便定了菜单,定了价格,请赵明礼送与学正过目,待学正认可之后,又在官塾宣传了一番。岂料官塾里头孩子乐意吃这午饭的不过五六个,学宫里头附学苦读的四五个秀才们倒是极欢迎。
五月十五又放了一天端午假,次日小小便照着定的菜单,整治了份例菜送与学生们尝了,大家纷纷称好。小小这才心头略定,定了五月二十正式开业。匆忙回转来安排一应事宜。
陈氏倒成了打下手的。
先是封了内院的东南角门,重新将外院东厢房开了个小小角门,这样送菜送米的,也就不用送到后院,直接在前院就可处理。
东厢房则设了简单的桌凳等物,作为吃饭的场所。陈氏又照着小小所说,令购置了几只大些的瓷盆,一些碗碟儿,这食堂也就算是一应俱全了。
小小是仿着学校食堂一般的设置,菜品两素一荤。夏天有粥,隔些日子熬点汤,主食银”和包谷面馒头。一份饭菜作价十文。另有咸菜,用大碗盛了置于桌上,任由学生们取食。
今日算是第一日正式营业,小小极为上心,早早定了一板豆腐。几样小菜,打算肉菜就做个家常肉末豆腐,费肉不多,又是个荤菜。两样素菜,一样打算炒个酸香洋芋片,一样来个清炒白菘。酸香洋芋片。不用搁醋,将小李氏做的酸菜汤汁子搁点进去,又开胃又下饭。往常在赵家老宅,小李氏这样做过,她当时就觉得特别好吃,下过苦功向小李氏讨教。
清炒白菘说起来简单,但是挺考验人的。不过有个好处就是费盐不多,以清爽甘甜取胜。
这几个菜。小小常做,很有几分自信。待得菜农将菜送来,她便同陈氏仔细择了,拿背篓装到河边去洗菜。
陈氏心里也极高兴。如今她倒有几分庆幸,幸亏是将这孩子带回来了,不然指望赵明礼那点子薪俸,一点进项都没有,这一家老小还不喝西北风去?所幸这孩子聪明,而且能干,这才多少日子,灶上功夫从火也不会烧,到如今上得大灶,还事事不用自己操心。
午间刚将菜品准备好,稀饭已经凉得温温的,第一个客人就上了门。竟然是学正王大人。
虽说见过一面,陈氏还是颇不好意思,还是小小机灵,赶紧喊了正看书的天赐出来,将王大人请到前院赵明礼的书房坐了。
王大人捻须微笑,对天赐得体的应对很是满意,不过他今日来的目的不是在此,关键是今日开张的饭食,问清了饭堂的位置,抬腿便走。
天赐不敢怠慢,陈氏作陪,三人往东厢房去了。
东厢房里设了两张八仙桌,上头一个小瓷盆,盛着咸菜,旁有条凳等物。靠墙一张长桌,上头设了几个炭盆,烧着炭,架了水盆,里头才是盛了菜的瓷盆。另有一个同样的炭盆上头,架的热水里头是碗筷等物。
王大人赞许地笑了笑:“这法子倒是好,随时来吃,随时都是热的。且盛一份与我尝尝。”
陈氏赶紧夹了碗起来,将每样菜盛了一些,端与王大人品尝。他每样尝了一点,点头道:“家常味道,不过这白菘倒是特别清甜,是何妙法,也说与本官听听?”
这个陈氏是知道的,赶紧答道:“并无他法,只是搁的油多些罢了。”
王大人想了想问道:“放的油多些?那你这一份菜十文钱,岂不是要亏?”
陈氏便拿赵明礼说过的话来答:“不过是给不能回家吃午饭的孩子们提供点便利罢了,又不指着这个发财,怕甚亏本?”其实赵明礼的原话,是训诫她跟小小:“不要指望靠这个赚取多少银两,失了我这当先生的脸面,只要能让不能回家吃午饭的孩子吃口热食罢了,莫要太贪心。”
这话王大人听着心头舒坦,哈哈笑了一声,又看了看稀饭和馒头,便告辞离去了。
出门正好碰到与孩子们结伴归来的赵明礼,王大人又当着孩子们的面将他好一顿夸奖,喜得赵明礼几天都合不拢嘴。
小小与陈氏也高兴,第一日就有十一人来吃,第二日便是十三人。自家饭食也跟着走了不说,每日里购置菜米花费也不过几十文,陈氏心中默算,这可是翻番的利。一日能赚五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