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毒麦>第097章 麦田故事

宫书记的冷淡,在情理之中,不知道何时起,德志根本不清楚宫支书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变得深居简出起来,偶尔见到了,也只是打打哈哈,聊聊今天天气如何而已,根本不会做过多的交流,因宫支书已经说完了别人一辈子要说的话,虽然他目前仍很年轻,不到六十岁[重生]夏有樱桃。【:///

这个宫支书现在成了冷角色,没人理睬,台上风光,台下凄凉,人在茶热,人走茶凉,世间的事大概都是如此。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说的话,“人一走,茶就凉”是人生最现实的写照,人情冷暖,只有亲力亲为的人才能懂得,只有经历过权力蜕变的人,才知道斗争的残酷,人们的无情。

不要说一个村是这样,单单一个小小的机构,就存在着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相互倾轧的现象,这个机构可是由有信仰的人组成,尚且存在这些现象,更别提几千人的大村了。更是复杂。要说正派人,都是外表上装的,有很多人都是装得像,其实腹内原来草莽,啥都没有,就是有一肚子的坏水水。

正如正常生长的麦地里,长了不少的好麦子,也夹杂着不少的毒麦,那些毒麦跟着好麦子一起生长,争夺着好麦子的养料,长着自己,农民暂时不将其拔去,免得在拔出毒麦的时候,也把好麦子一块拔去,为了保护好麦子,农人就不拔出毒麦,任凭其生长,待到收割的时候,再将好麦子收在仓里,将毒麦挑出来,放在一边,等其干燥,然后,点一把火,将毒麦全部烧光烧尽。

生长的时候大家都一样,但是,到了收获的时候,就知道了结局。无论是在村里,在机构里,在社区里,在国家里,在学校里,在军队里,在公司里,在工厂里,在监狱里,在任何地方,都有这样的毒麦,这样的毒麦盗取着养料,中饱私囊,自私自利,还装作好麦子的样子,不知悔改,不知廉耻,蒙骗善良的人们,实际上,人在做,天在看,良心在谴责,早晚都有结束的那一天,正如太阳升起,就会落下,月亮圆了,就会缺,此事都有定时,不是报应不到,是时候没到。时候一到,如洪水一般,无人能挡;就像烈火,无人能将其扑灭,也像地震,无人预测;更像火山爆发,外边很平静,地火却在底下运行,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喷薄而出,势不可挡,无人可敌。

德志曾几何时,也盼望着宫支书早点下台,自己跟一个新的支书合作,总期待着下一个会更好,但是,下一个没准儿会更失望。因此,不要随便对人抱有希望,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才好,否则,会很痛苦。

尹懋在野,肯定要埋怨,向德志常发怨言,久而久之,德志也学会了抱怨,因此,在向我说这话时,他就特别爱抱怨,我呢,也就忠实于原人原创原说,没做任何篡改,如实反映事实了。

因为作为一个作家,我有责任有义务反映德志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正是很多人的想法,我不写,就说明我缺乏勇气,不如德志那样勇敢和直率。这个世界有很多虚伪,德志相信我,请我写他的故事,我怎么能将其屏蔽或者删除呢?正如很多发微博的人,本来为了伸张社会正义,却遭到莫名的删除,那些帖子,刚才还在,转瞬之间就没了。这不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吗?但是,帖子,不是微博,实名举报,并非事实,都是虚构,即便德志的故事,也有艺术的加工,并非全部是事实。闲话再说,言归正传。

再说,白虎坡村大部分地方都去过了,只是一些太偏远的高山地区,德志还没去。尹懋才到白虎坡村的时候,还装作很积极,经常询问白虎坡村其他地方的农户,并要求前往,德志还真被他的务实工作作风所感动,也常为自己的懒惰感到内疚。

但是,新盖的茅厕三天香,过了大半年,尹懋也不再积极催促,但是在工作报告里,尹懋却很忙碌,常常写满了内容,说到这里、到那里,仿佛走到了白虎坡村每一户人家似的,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尹懋写报告骗大家,白纸黑字、电脑文档上,都清清楚楚地写明工作日程,这个明显的谎言,却公开地展示于人前。

尹懋不用到项目点,闭上眼睛一想,就知道今天干了些什么,虽然啥都没干,也能在报告里写上“干了。”这就是尹懋的本事,要想德志来编,恐怕就有些麻烦。说实话,造假的本事,德志撵不上尹懋,这是有一说一,不说假话。

领导刘秀和齐老师,很是满意于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成了写报告的固定模式,想要改变,恐怕很难了。

写报告,如同天下大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很有意思,刘秀在内地时间长了,对于香港那边所要求的公义和真实,不再强调,变成随波逐流,美其名曰即与时俱进,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合适的。

这个做法真的很灵验,如果不如此行,恐怕要挨批。假的东西,大家都说是真的,说假的要挨批,时间一长,自然就随波逐流,不再坚持真理了。真的东西,大家都说是假的,如果坚持到底,肯定是众叛亲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没有可能升迁,没有可能涨工资,没有可能受到重用,永不可能成为领导的心腹,因为领导担心,一旦太坚持真理,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无法收拾。

白虎坡村基本上不需要再做什么,也不需要和新村支书交代什么,很明显,即便以后老外来验收,也只是听老支书的意见,看工程,


状态提示:第097章 麦田故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