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毒麦>第245章 仙人指路

大家的虚伪,说好听点就是含蓄。大家依次洗完手,回到桌前,开始享用美餐。

德志看那最感兴趣的菜,那一盘蜂蛹,他们当地人称它们为蜂儿,也就是说是蜂的儿子的意思。吃蜂儿,好像有报仇的嫌疑,也就是说,村民在劳动过程中,或者在走路时,遇到了蜂子,上来就蛰,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为此有丧命的,大家对这些深山劳馔春蓿恨不得让这些杀人蜂早点断绝。

德志看着那些锅炒的蜂儿,油光发亮,焦香可口,实际是高蛋白的东西,吃起来像虾米。这在当地是美味儿,可在外地,却不把它当回事,甚至难以想象,人们喜欢吃这个。

吃蜂儿印象很深,德志觉得这是好事,这也是从事农村发展工作所带来的好处,至少可以尝一尝在城里无论如何也尝不到的东西。

饭后,盛书记带领德志他们去山上,那里最缺水。司机在家里等着,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女人爱嗑瓜子,她也不例外。

做水利项目,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有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做了白做,水池不装水,装太阳、月亮和星星,那还不如不做,费时费力费钱,得不偿失。

爬山是个力气活儿,好在平时经常爬山,就练得比较健壮,走起山路来,比较顺当。还有,盛书记喜欢抽烟,在后面闻着烟味儿,的确不爽。他要带路,德志他们跟在后面,后来德志受不了,就请他走后面,只是用嘴巴来控制前进的方向。

清塘村三面环山,一条河水,不知从哪里流来,流向哪里,存在很多年了。据说,水源处以前是个油坊,磨油的地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一次伙计们正在磨油,加工到深夜,外面有一道亮光闪过,伙计们还以为是一道闪电,要下雨了。

伙计们没有理会,继续工作,又是一道光亮闪现,伙计们就是再忙,也呆不住了,他们出来,看看究竟,只见门口站着一位白衣人,是个女的,像是没有脚,身上有翅膀,在不停地扇着翅膀,说:“快,快搬家吧,七天后这里要有一条河流出来。”

说完,那长翅膀的白衣女人就飞走了。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伙计赶紧去报告给老板,老板不信,接着又问了两个伙计,老板才相信。好在伙计都是多年的老朋友,值得信赖,老板就停止了油坊的工作,将东西一点一点地往外搬走,搬到了较高的地方,继续加工香油。

只是石头砌成的房屋无法搬走,就做放弃处理了。房屋不能搬走,那就不搬走,加工用的工具,能搬的全部搬走,这是老板对神仙的敬畏所致,也是对伙计的信赖使然。

到了第七天,在油坊处,有一股水从地底下涌出,汩汩的泉水,如同山洪一样喷涌而出,沿着山脚向远处奔流。

洪水过去,形成一条宽阔的河道,长期缺水的地方,竟然成了流动的水库。

于是,清塘村由此得名,水源源不断地流出,直到今天雄霸蛮荒。

这个传说,由盛书记说出来,德志展开联想,觉得这虽是传说,寄托了人们的希望,这水究竟怎样来的,谁都没法解释,包括地质学家或者水文学者,都无法给正确的答案。

在山上往下看,那水碧绿,如同翡翠,沿着山脚伸向远方。

盛支书笑了,露出黑色的牙齿,说:“这个组有一个水池,可惜没有盖儿,也没有水管,周围十几里的村民都来这里挑水吃。”

德志说:“那好,带我们去看看吧。”

“没问题。”他说,“就在前面。”

果然,沿着小路往上爬,就发现上面有一口水池,里面有水,德志弄不清楚,明明有水,为什么还要做水池?

盛书记看出大家的怀疑,说:“这个水池不够大家用,容量太小,需要建大一点的水池,在有水的季节,可以将水积攒起来,在没水的季节来临的时候,可以供给大家一起吃水。”

德志看上去,的确是。看来这个村组缺水还是比较严重的。

到了农户家,德志了解到,这个村在以前政府为他们提供了水泥,但是没人来组织施工,都不愿意投工,宁愿大家都挑水,也不想做集体的事。

水泥分到户,却没用下去,索性放在屋角,又不敢公物私用,在屋角睡大觉,谁知时间久了,自然结成了块,无法再用。村民担心政府扯皮,也不敢挪动硬化了的水泥,就让那些水泥包在那里沉睡。

德志心想,既然政府已经做过这个项目,看来这里还真有需要,不过,政府花了钱,却没做好项目,的确有些不妥。

需要是存在的,条件艰苦,做起项目来,费不少周折,好在没什么事,是专业做项目的队伍,自然要多一些考虑,怎样将钱花好,让村民受益。

村民的确困难,居住在高山,不愿离开,或者没地方可去,只有山上才是自己的家。哪怕家里啥都没有,也深爱着她。

其实,考察就是走访,德志看到这里的确有需要,村民也愿意投工,不像以前政府做项目,问都不问,就把水泥弄来,结果根本没用上,只好作罢。

走完山上,德志他们下山,同样,盛书记仍然走在最后,烟雾缭绕,往上飘去,呛人的烟味儿的确没有了。

德志计划要住一晚才行,谁知道他们都想回县城,不想住在村里。再说,村里也没地方可住。

人又多,盛书记家又小,人来得少,还可以考虑,人一多,就没法住。


状态提示:第245章 仙人指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