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大太太说着,给几家亲戚报喜去,老太太说:“这就打发几个稳妥人去吧——不过这会儿想必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可不是,几家亲戚虽然不是很亲近,可是同在京中,彼此间走动也多,朱慕贤这回下场,几家都关注着,这会儿该知道的肯定都知道。
大太太说:“老太太说得是,可是他们关心,咱们更不能失了礼数。”
二太太马氏满脸笑容:“可不是,尤其是贤哥儿媳妇她娘家远,这可得打发人把好消息告诉他们去。”
大太太张氏和马氏妯娌不合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因为上当不是一回两回,二太太只要一开口,大太太就认为她必然没安好心。
就算二太太这话没什么旁的意思,大太太也猜疑开了。通知亲戚,自然是各家都要通知到,马氏为什么单单把李家拿出来说?
刚定下这门亲事的时候马氏就没少拿这个事说嘴对她冷嘲热讽,现在这么一提,大太太更觉得她是别有居心,讽刺又林出身低。
这会儿大家都在兴头上,大太太也绝不想在儿子中举的好日子和二太太治气,只当做没听见,也没有应声。
且不说二太太话里是不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事儿归根究底,还是大太太心里有芥蒂。她觉得儿子十全十美,当时若不是仓促间定下这门亲事,现在儿子中了举,来年怎么说一个进士也是稳稳到手的,说不定还能做榜眼、做状元。倘若到这个时候再定亲。那什么名门淑女娶不着?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谁能想到老爷子还能咸鱼翻身呢?
虽然儿子高中大太太顺心遂意,可是二太太插这一句话,还是让她心里不畅快。
朱慕贤回极多,得去见几位同年,少不得再去拜会座师房师。衣裳是早就备下的。虽然朱慕贤不爱张扬,可是这中了举,打扮自然和过去不同了。他自己就算不在意这些,可是一众同年之中,旁人都正春风得意,要显摆一下身份的不同,他也不好太与众不同了。旁人不说他性子淡泊。倒会说他本来出身就不凡,不屑与一众同年为伍。
又林帮他系好了腰带,又将装满散钱和碎银的荷包交给小英递出去给书墨。不管什么时候,应酬都少得花钱。现在中了举,少不得赏人、喝酒。身上不带钱是万万不成的。
自从两人成亲,到了京城之后,朱慕贤的月例当然都是交到又林手里。说实在的,大家子里的主子没几个靠月例过日子的。那几个钱够干什么用的?虽然说吃穿是公中的,可是额外买一点东西,赏一下人,人情往来送点儿礼,就捉襟见肘了。朱慕贤从前是没关心过自己有多少月例的,可是在书院读了两年书。他也不是过去那不知油盐贵贱的少爷脾气了。自己月例多少,一个月又花用多少,他心里有数。
说白了,他挣的没有花得多,中间亏的部分当然是妻子给垫补的。
“晚上可能会晚些回来。”
又林点头说:“知道了,少喝些酒。家里说不定会来客人。要是应酬不那么要紧,还是早些回来的好。”
“我知道了。”
又林送他到门口,又嘱咐书墨:“好生跟着。”
书墨脆脆的应了一声,又看了一眼小英,才跟着朱慕贤去了。
这一眼又林可注意到了。
她转过头来看小英,小英却懵然没什么感觉,一边扶着又林往回走,一边问:“今天家里有喜事,厨房又要忙活了。早上嘱咐她们炖的汤不知道预备上没有。要不我先去问一声,要是现在炖上,晚上少爷回来喝时正到火候。”
看来她还没开窍哪。
一般来说,秀们的陪嫁丫头,要么做了男主人的通房,要么就配给了身边得力的人。书墨人机灵,在朱慕贤面前又得脸,将来少不得混个管事做做。小英要是跟了他,依旧可以在自己身边当差,倒是不怕嫁到外头去照顾不到。要是翠玉放出去,又林倒是放心一些,翠玉毕竟心眼儿更活,那脾气也不是个吃亏的。小英不成,心眼儿太实诚,把她嫁给家里的人,倒是更放心。
翠玉在旁边说:“瞧你,还担心这?厨房的人可不傻呢,咱们少爷现在可是举人老爷了,怠慢谁也不能怠慢咱们啊?”
小英一想,可不是嘛。厨房现在只怕巴结还巴结不来呢,哪会敢怠慢。
又林想着一件事儿,让翠玉把院子里几个人都叫了过来当面吩咐她们,虽然说现在朱慕贤中了举,可是不代表他们院子里的人就能跟着骄横起来。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住在一个门里,他们又是小辈,焉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轻狂起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翠玉有点儿心虚,她觉得又林这话主要是敲打她的,忙带头保证:“奶奶您放心吧,我们都知道分寸,一定不给您和四少爷惹是生非。”
又林看她一眼:“嗯,说得挺好听,可得言行一致才行。要是都老实本份那就罢了,要是谁明知故犯,我也不会轻饶。”
白芷她们几个都恭恭敬敬的应了。
打一棒还给个甜头安抚,又林又说:“这阵子大概事情不少,你们也得忙一阵子。老太太说了,府里每人都加发两个月月钱。咱们院子里的人,我还额外有赏。”
又林向来不轻易许诺,她说一是一,说有赏,就必然是要赏的。几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翠玉微微转头,她旁边站的是小英,小英过去是半夏。虽然她在院子里的地位很是尴尬,可她毕竟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