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来考虑去,把朝中的大臣在心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康熙却是犯了难,这人选可是不太容易挑,一要忠心,可不能一出去就当了卖国贼,二要脑子灵活能撑得住事,可不能丢脸丢到国外去了,三要悍不畏死,毕竟航海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四要……
康熙列了一条又一条,发现要找到条件全部符合的人实在是太难了。想着既然自己无法决定那么就让朝臣们也动动脑筋吧,若是有人能毛遂自荐就更好了。
这样一想康熙就在一天早朝时将要派人出使藩国的计划宣布了出来,让朝臣们推荐人选。
康熙的话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炸得众人半晌回不过神来,皇上竟然要派人出使什么英吉利、法兰西的,鬼知道那些藩国在什么地方,好像都是些不毛之地吧?
顿时,众人纷纷开始出言反对,认为完全用不着浪费人力物力出使那些不知礼义廉耻的藩国。
这种结果康熙自然早就料到了,早已大权在握的他也不将众人的反对放在心上,直接告诉朝臣们这是他的决定不必再议,眼下要讨论的是使臣的人选而不是应不应该出使的问题。
谁知康熙这么一说原本还闹哄哄的大臣们顿时默了。要么眼观鼻鼻观心的假装没听见,要么将头埋得都快钻到地里去了,要么手脚直颤做出一副气虚体弱的样子表示自己年纪老迈不堪远行……当然也有那初上朝堂立功心切的年轻人跃跃欲试,但还未开口就被相熟的长辈给一眼瞪回去了。
其实这倒也不怪众人相互推诿,只因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虽然说是出使代替皇帝去藩国宣扬大清的国威,听起来好似很荣耀,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一是因为要远离权力中心,俗话说人走茶凉,谁知道等你回来的时候这大清朝堂都变成什么样了?再加上历来官场倾轧最是厉害,如果在你远离大清的时候有人在皇上的耳边进谗言的话又该怎么办?毕竟这次要去的是远在大海另一边的地方而不是近在眼前的蒙古草原,谁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回来呢,在这段时间里又该会产生多少的变化,等你回来的时候怕是什么都得重新开始了。
二是因为出海实在是太危险了,那可是神秘莫测又无边无际的大海,谁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危险呢。再加上要去的又是语言不通民俗不懂从未有人去过的海外藩国,谁知道那些野蛮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万一他们想使坏的话,到时候天高皇帝远的又该怎么办?
虽然康熙也料到了必然有人不愿意出使藩国,但像这样没人吭声的情况还是让他在大感意外之余又火冒三丈,立时便眼神锐利的扫视着群臣沉声问道:“众卿难道都没有什么话要说吗?”
眼见皇上怒了,几个处事圆滑的大臣便开始踊跃发言打圆场了,一边称赞皇上的决定英明,此次出使定能让大清扬名海外,一边话里话外的表示虽然自己很想替皇上分忧但又因种种困难导致自己不能出行,还请皇上见谅,容臣向皇上推荐更合适的人选,比如某某大臣就很合适。
其中更有人趁机推荐了自己的政敌,其他人顿时受到了启发,也开始推荐起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来。特别是拥护大阿哥与拥护太子的官员们更是不遗余力的开始推荐起死对头来,一边强忍着恶心死命的吹捧着死对头们,一边还要满腹委屈的贬低着自己,真真是百般的不是滋味。
正在众人一团乱的相互攻讦、康熙越来越怒的时候,胤禛果断的出列了。
“汗阿玛,儿臣愿意率队出使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