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出去就是这样好,大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时间过的飞快,没觉着怎么样呢就到了地方。
赶上周末,来豆溪农场玩儿的人有不少,饭庄门前的大院儿里停了几十辆私家车,还好地方足够大,加上提前有预约,负责人早早的就让人给留出了地方。三辆大巴靠边儿停住,百来号学生鱼贯而出。
按照事先定好的行程排,来到的第一站要去棚子里摘水果,两个带班老师把人都聚起来,一起朝着定好的棚子就出发了。
北方的这个季节,陆地上什么水果都已经没有了,市面上出现的那些一部分是秋天摘下来保存的当地水果,比如苹果、梨,也有一部分是从南方贩运过来的水果,比如香蕉、桔子,还有这部分就是出自大棚,比如草莓,桃子。
这时候反季水果的种类还没有后来几年那么丰富,冬季大棚也远没有那么普遍,‘豆溪农场’算是走在同行业前沿,处于领先地位。即使是这样,这些冬棚水果的数量也远不及夏秋季节。
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数量上的关系,再加上投资的巨大,这些反季水果的价钱也是相当的昂贵。至少对于他们这些经济没有独立的学生们而言是这样子的。
如果说大众平均工资水平三千+的年代,二十块一斤的草莓不算什么,几乎家家都能消费的起。可是在眼前d市这样的三线小城市,一个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块,二十块钱一斤的草莓那可就是超奢侈的存在了。
两个班一百一二十号学生,能舍得花钱买上一斤两斤尝尝鲜的家庭那绝对都能算得上是有钱人了。更多学生则是望‘莓’兴叹,能吃上一颗都觉着很幸福了。
所以说,当大家走进大棚里,望着绿绿叶片下那一颗颗红红白白的草莓时,都露出了惊叹之色。
看棚子的人也担心这么多人进棚子里再把果子弄坏,再三叮嘱大家要小心一些,分别发了塑料盒子,并且示范了下怎么来摆放。哪些是熟果可以摘,哪些还没熟透不能碰。
好在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这些个一听就都明白,拿着了盒子三三俩俩的分开进了地里,捡了熟果就往盒子里摘放。
一个大棚的地方有限,装不了这么多的人,两个班级分开进棚,五十几个人分散开,每人可以分到两三垄的地方,这时候的草莓将才开始果熟,一枝儿上的果子只三两个红了,掐了绿蒂儿要格外的小心,很容易就把没熟的果子带下来。
纪岩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了,空间几乎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早练就了手眼协调,可以说是指哪打哪,摘起来是又快又好,就连摆放的角度都格外的醒目惹眼,完全附合往外卖揽客的标准。
看棚子的人也最先注意到了她,还特意跟别的同学说了下:“就要像这位女同学这样摘和摆放。”拿着那盒草莓还做了下展示。
郑秋燕刚好站在旁边,看棚子的人还直跟她说:“你们班这位同学摘的标准,简直比我们这里的熟练工还要好,要都像这样的,门票我都可以有给你们免了。”雇个工人摘也得工钱,真要都像这么好,不损失果子,摆的还漂亮,还反倒是省钱了呢。
周围听见的同学跟着直起哄:“那是当然了,她可是专业级别的,家里就卖水果的能摆不好吗?”
“哦,原来这样啊,我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