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辉煌之世>第五百六十三章 登陆美洲 五

1943年10月27日下午四点半,洛杉矶南郊加迪纳镇,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赶到了这里的美军第49装甲师的部队在这座普普通通的镇子里遇上了强烈抵抗。

与明军装甲部队一样,美军的装甲师同样是采用大编制。作为正规军的第49装甲师编制内拥有的各种型号坦克数量高达三百余辆。不过在明军海航轰炸机部队的持续攻击之下,这支部队在艰难的从圣费尔南多谷开到这里的路上已经损失掉了自己大半的装甲力量。

没办法,谁让他们是装甲部队呢?这支部队一旦开到了海滩和港口附近,那对于明军登陆部队的打击将是巨大的。早在参谋部制定计划的时候,洛杉矶地区的装甲力量就是与机场同等性质的打击目标。

装甲部队进入道路狭窄,建筑物众多的城镇内作战并不是不行。只不过要做好承受巨大伤亡的准备。毕竟装甲部队虽然强大,但是在地形复杂的城镇内部却要面临着来至四面八方的攻击。

这种情况下在反坦克火箭筒被发明出来之后就变的更加危机起来。作为单兵武器的反坦克火箭筒其杀伤力可是非常巨大的。在足够近的距离之内,例如五十米的距离内。这种强大的反装甲武器可以击穿重型坦克的后部以及侧翼装甲。

而且因为在地形复杂,到处都是障碍物不得不小心慢速行驶的城镇内,这些坦克还很容易遭到从两侧高层建造内从高处射向坦克表面的攻击。坦克上最为薄弱的地方就是在他们的顶部。而且除了反坦克火箭筒之外,那种直接在玻璃瓶里面灌装汽油做成的战地燃烧弹对于装甲部队的威胁同样巨大。

美军第49装甲师大约一百多辆坦克在数千名步兵的支援下分批次冲入了加迪纳镇,可是却在短短十多分钟之后就匆忙退了出来。打头进入镇内的两个坦克连大约二十辆坦克在镇内的道路上被有预谋的围歼。四处纷飞的火箭弹简直就是装甲兵们的噩梦。

强大坚固的前装甲基本上都没有问题。可是明军躲在两侧的建筑物内通过一处处隐蔽而又狭小的射击孔也就是窗户门等等这种地方来向着坦克的侧翼和后部射击。无论是霞飞还是谢尔曼或者是m26潘兴在这种距离上被直接击中的话其下场都是一样。变成一堆熊熊燃烧的猛烈火球。

至于伴随攻击的步兵们则是被明军凶猛的自动火力给死死的压制。明军装备的从42通用机枪到普通士兵们手中的冲锋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向着步兵们倾泻一整个弹夹弹链的火力。等到美军坦克调转炮塔准备攻击的时候,精锐的明军官兵们早就已经转移阵地了。

自从组建之后就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实战的第49装甲师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完全做不出什么反应。他们只是教条的按照之前训练的时候的方式不断推进,直到被摧毁为止。

这个时候天空之中终于开始出现属于美国人的战机。这些都是从其它遥远的,没有在明军海航攻击之中被摧毁的机场上起飞的战机。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从遥远的地方赶过来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因为距离过远许多美军战机只能在战场上空停留一小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油料不够。

不过这也足够了,总比天空之中到处都是明军的战机肆意轰炸要强。至少第49装甲师的官兵们感觉现在的情况要比之前强多了。

装甲部队终究是装甲部队。他们的强大依旧是普通步兵们所无法比拟的。在先前的试探被重创之后,美军指挥官们迅速调整了部署,将大量的步兵投入战场用来保护坦克。这些步兵们一栋房屋一栋房屋的来清理里面的明军守卫者,用巨大的伤亡代价为装甲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而装甲部队的坦克则是在较远的距离上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

美国装甲兵们也顾不上现在是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作战了。只要是被怀疑藏有明军的建筑直接就是炮弹开路。这种暴力推进的方式给明军海军陆战带去了不小的损失,而且因为距离的原因明军手中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对那些拥有坚固装甲的坦克构成威胁。

十多分钟之后,这座原本就不大的小镇大部分都已经落入了第49装甲师的手中。虽然明军从海港方向派来了不少坐车赶过来的援军,可是他们的机枪或许可以对抗美军的步兵。但是却无法抵挡那些坦克。

就在明军即将被赶出这座镇子,从而将后方直接前往长滩地区的道路暴露出来的时候。明军的大杀器到了。

“真是有够激烈的。”大明陆军第34装甲师陆军少尉王诚半边身子趴在自己坦克的炮塔上,抬起头看着天空之中互相追逐激斗的战机。砸着嘴说道“这些在天上飞的可真是够玩命的。”

飞机可是一个速度极快的机器。飞行员们想要控制好飞机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尤其是此时双方的战机飞行高度都很低,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直接撞在地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机对于地面装甲力量的威胁甚至已经开始逐渐超过敌军装甲部队本身。没有强大的空中力量支援,地面上的装甲部队很可能会被敌军的轰炸机部队淹没。装甲兵们对于飞机的重视程度也在快速提高。

“所有人注意。”王诚的耳麦之中传来了自己连长的声音“各车组进入前方小镇。随时注意与敌方装甲部队的接触,不要脱离步兵们的保护。排列成战斗队形,我们出发!”

明军登陆指挥部在接到了在加迪纳镇内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三章 登陆美洲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