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虽然在训练装备技战术水平等等各个方面全都占据着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达到碾压式的代差。某潭取?
在这种完全是拼消耗的激战之中,就连防弹衣都没有的明军并不见得就比对面的德军强大多少。
毕竟明军没有进行自己擅长的和战斗力强大的装甲作战,而是进行非常古典的阵地攻防战。这种作战方式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结束的事情。而且付出的损失也必然非常惊人。这就是最基本的拿人命去填阵地。
因为之前打的实在是太过顺利了,明军上上下下都有些过于高看自己的真实实力。要知道对面的德国人不但人员充足,物资供应也没有问题,而且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乡,其作战意志也异常坚定。这种情况下明军在六月六日的强攻之中一天之内就战损超过十万官兵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明军官兵们之前一直认为没能打开前进通道度过奥得河,主要原因是因为上的都是附庸国的部队和殖民地的部队。在许多明军官兵的心中,只要换做他们上场必然能够轻松打垮德国人的抵抗,然后顺利杀入柏林享受胜利者的特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德国人用让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战斗生生的将明军的滔天攻势给阻挡下来。德军官兵们不畏牺牲的拼死作战不但给明军带去了重创,而且还极大的鼓舞了盟军官兵们的士气。
自从开战之后盟军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败再败。大明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迂回包抄,炮兵摧毁阵地步兵突破占领,空中力量掌握天空毁灭盟军后方的一切。明军全立体式的打击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无往而不利,他们的攻击几乎就没有失败过的时候。
明军的强势极大的震慑了盟军官兵,让他们士气低落。可是德国军队这次在坚守奥得河防线的时候却表现异常出色,不管他们为了能够在明军的猛攻之下坚持下来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至少他们成功的挡“住了明军的攻势。
“明国鬼子被打败了!”这句话传遍了所有盟国。
大明军队只是一次攻击失利而已,却被盟国的宣传部门当作几乎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战役来鼓吹。似乎德军取得这次胜利之后明军就将一路溃败到帝都似的。
盟国在大肆吹嘘德军成功防守奥得河的时候,却有意无意的掩盖了德国人在这次战斗之中的损失。甚至于许多媒体就连提都没有提过。就像是德军全都是刀枪不入的超人,一根寒毛都没有丢过。
而实际上德国人之所以能够在明军如此恐怖的攻击风暴之中死死坚守住自己的主要阵地,真正的原因就是德国人愿意为了这场战争做出重大牺牲。他们甚至是愿意用人命去填战场。
在明军攻击的时候,那狂风骤雨般的猛烈炮击和轰炸对于德国人来说就是地狱。在明军步兵冲击奥得河的时候。德国人必须进入自己的阵地之中进行防守,要不然明军就要过河了。而进入炮火纷飞的阵地也就意味着巨大的伤亡。
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上,一名被派驻的阵地上的德军士兵平均生存时间只有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德国人的这场防守胜利实际上是用数不清的人命堆出来。在这一天的战斗之中,至少有十五个以上的步兵师被整连整营的填入了阵地上。
许多德军官兵的尸首在战后都无法找到。因为他们所在的阵地因为不断遭到残酷炮火的洗礼而已经化作一片焦土。甚至因为爆炸和高温产生了结晶状物质。
德国人在这一天的战斗之中损失的数量绝对比明军要多的多。而且还是在他们处于防守地位,拥有奥得河天险的情况下。而以德国人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看,如果明军下定决心要与德国人拼消耗,那德国人会在大明的强势之下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但是与已经不再将人命看的多么重要的德国人相比,大明显然还做不到这一步。在六月六日的攻击行动失败之后,大明陆军总参谋部很快就下达了全新的命令,德国前线的军队开始进行重新调整部署,主攻方向将从柏林转移到南方的布拉格。
在这场事关总参谋部内话语权争夺的战斗结束之后,一批明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黯然去了前线部队,陆军司令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对于这一切。张诚都只是看着而已。
作为掌权者,张诚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全都揽在怀中。以大明帝国的庞大疆域和众多人口,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生生累死。
所以说,张诚只是做战略决定,其它的事情都是有一大群人在做。至于这些人之中的争权夺利,只要不是影响到张诚对事务的掌控的话,那张诚是不会去干预的。这也算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
明军开始重新进行部署,而这一次张诚决定不再保留。
布拉格,波西米亚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整个欧洲的中心地区。横跨伏尔塔瓦河两岸的这座城市在政治。文化,历史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这座城市最大的作用就是它此刻的地理位置。
布拉格正好位于柏林和维也纳的正中间。相比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横跨伏尔塔瓦河的布拉格实际上更加适合大明陆军优势装甲部队的突击行动。伏尔塔瓦河可不是奥得河。德国人在布拉格的守备力量也远远无法和柏林附近相提并论。
毕竟现在德国人需要从波罗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