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辉煌之世>第四百四十八章 燃烧的莫斯科 (十八)

大明陆航在掌握制空权之后就已经派出了被改装过的大型运输机在俄军阵地的高空之中盘旋飞行。这些改装过的大型飞机都加装了功率强大的干扰器,能够极大的干扰地面部队的无线电联络。俄军原本就是通讯不畅,再被明军这么一干扰,直接就是完全无法联系到自己的部队。

到了下午的时候,季维诺夫中将手中只有第48步兵军,特维尔作战集群的两个步兵师以及部分炮兵部队就位。至于至关重要的装甲部队,只有第197坦克旅和几支营级装甲部队抵达。各型号坦克的数量加起来都不足二百辆。就这样的力量季维诺夫中将无论如何也不敢发起反击。他向朱可夫发去了要求推迟攻击行动等待部队集结的电报,但是却被朱可夫无情的拒绝。

朱可夫知道季维诺夫的苦衷,但是他现在没有办法。明军第六装甲集团军的推进速度远远超出他的预计,哪怕是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第六装甲集团军依旧以超高的速度打穿俄军防线快速逼近重要的火车中转站克林。

为此,朱可夫不得不调动原定要对明军第十一装甲集团军发起反击的特维尔作战集群的部队去堵窟窿。他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给季维诺夫慢慢集结部队了。

无奈的季维诺夫只能是在手中实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向着明军的装甲军团发起反击,其结果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九月二日下午三点半,数万俄军步兵在不足二百辆坦克的支援下硬顶着明军凶猛的炮击和轰炸向着第十一装甲集团军的前锋部队发起了反攻。与此同时,在莫斯科城内的尼古拉大公焦急的等待着季维诺夫反攻成功的好消息。

对于尼古拉大公来说,现在的莫斯科已经非常危险。四面八方几乎全都被明军包围住,只剩下了最北方的克林,特维尔,托尔若克这一从圣彼得堡过来的铁路线沿途城市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条最后的生命线在维持着整个莫斯科战区的部队。

俄国守军们并不缺人,此时在莫斯科附近的俄军总兵力高达近百万之众。他们缺少的只是各类物资而已。不仅仅是枪支弹药,火炮坦克这些东西。上百万的军队和大量的当地居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喝水。伤病员们需要医疗药物和器械,车辆需要燃料等等等等。根本就无法坚持太长的时间。

一旦莫斯科附近的陆上通道全都被明军攻占封闭。那失去补给线的莫斯科将会遇上什么样的情况,尼古拉大公就连想都不敢去想象。别提俄国空军的空运,以他们运输力量在付出巨大代价突破明军空中封锁之后能够送到莫斯科城内的物资完全就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够俄军塞牙缝的。

莫斯科之前倒是有不少的物资储备。毕竟这里是整个俄国的运输中枢点,平日里都会储备大量的各种物资随时准备运往各处前线战场。莫斯科是整个俄国最大的铁路交换站。

但是当明军发起夏季攻势之后。俄军就开始不断的从莫斯科大规模的向前线运送各种物资。随着俄军的不断战败,各种物资的损耗和需求迅速超过了补充能力。莫斯科的储备已经入不敷出。等到俄军在萨索沃等地发起大规模的反击的时候,俄军动用了储备在莫斯科的大部分物资用于反击作战。可是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以及被明军包围重兵集团。这些物资不是被明军摧毁缴获就是和包围圈内的俄军一样等待着被明军摧毁缴获。

就像是现在梁赞附近的那支被围起来的俄军部队,他们在明军的攻势之下苦苦坚持,希冀着那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的救援部队。如果不是之前从莫斯科运来了大批的物资存放在梁赞,那这些俄军早就已经坚持不下去被围歼了。

多次反击的失败对于俄军来说影响是全方面的。军心士气以及部队的损失和物资的消耗等等全都使得俄军陷入低谷。如果这次季维诺夫的反击没有能够挡住第十一装甲集团军的攻势的话,那最多三天之后明军两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就将在特维尔附近区域汇合,彻底封闭莫斯科守军的陆上连接通道。

繁忙的司令部作战室内,双手背在身后不断来回踱步的尼古拉大公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叫来作战参谋,面色阴沉的出声询问“季维诺夫有消息了吗?”

只不过因为明军强大的战场干扰直接导致俄军的通讯系统遭到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在大明陆航对莫斯科进行轰炸的时候通过间谍和鼹鼠的帮助突袭了几处俄军的通讯基站,极大的打击了俄军的联络能力。

“没有接到季维诺夫中将的任何电报。”这是几个小时以来作战参谋唯一的回答。

味同嚼蜡的晚饭之后,已经因为焦躁而满腔怒火的尼古拉大公再次找到了作战参谋,询问了联络情况之后看着作战参谋一脸茫然的表情,心头怒火大盛的尼古拉大公当即就提高了嗓门“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联系上!?”

只可惜这个时候作战参谋只能是面色发白的唯唯诺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作战参谋,他能怎么回答?平常的时候想要联络自然是比较轻松,可是现在是在打仗。到处都是破坏和战火,一切的一切都要按照战时标准来执行。但是俄军这几年来几乎都没有成功的执行过这种战时标准。

感觉自己心脏病都要犯了的尼古拉大公转身来到地图桌旁,向着正在研究地图的朱可夫大声询问“康斯坦丁!我们的反击究竟怎么样了?季维诺夫他能够打退明军的攻势吗?”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八章 燃烧的莫斯科 (十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