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辉煌之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突尼斯之战 (十五)

普通的防御阵地想要对抗装甲兵团的突击,就必须建立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的坚固防线才能对抗装甲部队的攻击。并且防线上还要集结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才行。

美军的阵地不具备这种条件。一是时间不够,二是他们没有这样的经验。而当大明陆军的钢铁洪流击穿了美军步兵们的防线之后,他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只剩下了他们的装甲部队。两支同样强大的装甲力量凶猛的撞在了一起。

美军在之前针对第二装甲师的反击战结束之后同样受到了重创,几个装甲师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到比塞大港去接受补充和休整。虽然美军的补给能力也很强大,但是无法却无法与大明相比。几个受损严重的装甲师都没能补充满员。

美军第二,第三,第七,第九装甲师组成了一支装甲军团,在海尔盖莱附近与大明的右路攻击兵团撞在了一起。

这四个装甲师都在之前的战斗中受创,哪怕是在接受了补充之后全部坦克加起来只有700多辆。至于支援火力那就更少了,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加起来也只有二百多门。

而他们正对面的大明右路攻击兵团有三个装甲师,可用坦克也是七百多辆,支援火炮超过四百门。其中有许多都是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

双方几乎是同时向着对方发起了攻击。大明军队在坦克质量上占据优势,尤其是强力的虎式坦克在战场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他们能够在千米之外准确的命中美军坦克。而被虎式的主炮击中,无论是哪一款美军坦克都只能是被摧毁的下场。同样的,不断改进的豹式坦克和四号坦克对美军的各型坦克都能够造成致命的威胁。

除了坦克之外,明军的火炮,尤其是机动能力超强的自行火炮在战斗之中发挥出了极大的威力。

这些155毫米口径的重炮用集群覆盖的方式对美军的坦克群进行攻击。虽然直接命中的概率很低,但是重型炮弹爆炸之后产生的剧烈冲击波和纷飞的弹片对于坦克的杀伤力极强。

许多美军坦克车辆都在猛烈的炮击之中被破坏抛锚,人员被震死震伤失去战斗力。同时炮击还打乱了美军的战线,给他们带去了极大的混乱。

美军之中能够威胁到大明虎式坦克的只有m26潘兴,可是现在各支装甲部队都要求得到潘兴坦克。他们手里得到的补充数量并不多。

美军装甲部队的数百辆坦克之中占据主力位置的是车身高大的谢尔曼。不过谢尔曼装备的76毫米主炮无法威胁到虎式,在距离过远的地方对于明军主力的四号坦克伤害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指挥官命令装甲部队的坦克开足马力以最高速度冲向明军。希望能接近明军的坦克,发挥自己这边机动性的优势来战胜笨重的虎式坦克。

在高速冲锋的过程之中。美军的装甲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他们最终还是成功的逼近了明军。

当双方的坦克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血腥,坦克一辆一辆地被摧毁。有大明的也有美军的。近距离作战的时候,基本上谁都能打穿对手的装甲。战场上到处都是燃烧着的,冒着浓浓黑烟的被击毁坦克。地面上有许多被炮弹炸开的弹坑。

“呼~~呼~~”大明陆军第三十九装甲师的一辆四号坦克被击穿起火。老家是德阳的装甲兵何存忠下士连滚带爬的钻出了自己的坦克,翻滚着就跌入一旁的一处弹坑之中。

“该死的。”抬头看着弹坑旁边正在熊熊燃烧着的坦克,何存忠吐了口唾沫,眼中有泪水在滚动。他的几名战友都没有能够从燃烧着的坦克里面逃生出来。一想到与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们都葬身在了那熊熊燃烧着的铁棺材里面,何存忠的眼泪就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此刻战场上双方上千辆的坦克正在惨烈搏杀,炮弹枪弹到处横飞。何存忠逃跑的时候太着急,就连索米冲锋枪都没带出来。他又不是车长军官,也没有佩枪。现在随身携带的只有一柄军用匕首。

失去了坦克的装甲兵还只剩下了一柄匕首,何存忠除了躲在这处弹坑里面看天上的激烈空战之外什么都做不了。他总不能拿着匕首去戳美军的坦克吧?

好在虽然战场非常激烈,可是也没有谁会去关注一处毫不显眼的弹坑。就算是有人看到了也不会去做多余的事情。

美军看到了不会浪费时间去杀一个小兵。明军看到了也没有时间去救援。这种激烈的战场上双方都忙着拼命,何存忠只能是祈祷自己能够熬到战斗结束等着后方的救援部队来把他带走。

‘哗啦~~~’就在何存忠双手抱着匕首紧张的看着四周来来往往的双方坦克对轰的时候,一名美军装甲兵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跳了进来,把何存忠被吓了一跳。

双方距离很近,几乎就是伸手就能够到对方。毕竟弹坑不大,也就是勉强躺着而已。可是突如其来的照面却把两人都给吓了一跳。很明显,对面的美军也是因为自己的战车被击毁,不得不找了个藏身的地方。却没有想到会遇上对手。

“呀!”原本还有些发愣的何存忠看到对面的美军少尉突然低头去摸自己腰上的佩枪,顿时就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猛然大喝一声,举起手中的匕首就扑了过去。

“混蛋!”两个不同国家的军人在这处战场上的小小角落之中开始了生死相搏。他们之前分处于世界的两端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九章 突尼斯之战 (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