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苗烧水奇遇记>第38章 037
越普及,过去人们总是盲目的认为子女越多越好,先不考虑自己的有没有精力和条件把孩子赔偿养成才,只管尽可能多的去生。生下来父母又顾不过来,于是孩子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生孩子和吃饭是一样的,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而是考虑到自己的饭量,然后再考虑自己吃东西的多寡。国家理应对生育问题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规范,杜绝盲目生育,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起码的教育。

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情况,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政的妹妹,而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和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亲姐儿俩,宝玉和黛玉是姑表亲,和宝钗是姨表亲。他们属于第二代旁系血亲,无论跟谁结婚都有可能产下畸形儿,或者携带遗传疾病的孩子。史湘云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和宝玉算是第三代旁系血亲,还好他们之间只有亲情,没有爱情。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互相通婚,结成了稳固的同盟,当初在金陵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红楼梦》虽然描述的多是些闺阁中的故事,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描述一些儿女私情,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块活化石,由此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由胜转衰的整个过程。

是什么导致了贾府的衰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男人不理家务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儒家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先后次序,一个人先要修身,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素质人才,然后要把家务处理妥当,然后才能出来在社会上做事,到了社会上你能把事情做的很好,这个时候你才能考虑平天下之类的大事。一般人到了齐家这一步就没有办法在往前走了,想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用之才需要经历重重考验,想要把家里的事处理的井井有条,那就更困难了。首先你在家里不一定说了算,想在处理家务的时候贯彻自己的主张,这是要碰到处处阻力的。如果你的意见没有办法得到父母的同意,而你又不能忤逆父母,这个时候你就寸步难行了。不但不能推行自己的主张,反而会一泻千里,迫于父母的压力,你不得不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到最后你不得不放弃一生的事业。

一个人在处理社会事务的时候遇到的阻力会比处理家务要多得多,之后平天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死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宁国公和荣国公兄弟两个凭军功得到册封,在金陵一下自己就成了大户。贾府的基业由此奠定,因为是基业初创,他们对家务还是非常重视的。到了第二代的时候,他们的气势已经略显不足,到了第三代,不能说他们已经烂掉了,但也已经无力回天了。古人所谓富不过三代,在《红楼梦》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他继承了先祖的爵位。没听说此人在任上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在个人行为上也比较放纵。贾政这个人虽然明白事理,书里说他有先祖的遗风,但也就是在接人待物上有先祖的遗风。

贾政资质平庸,无过人之处。凭借父亲的荫庇而获得了官位。贾政的平庸是全面的平庸,他在任上没有什么好的表现,而对家务也是漠不关心。特别是对后生晚辈的教育,他的关心是很不够的。贾宝玉其实有不错的资质,因为环境的影响,使得他的未来出现了许多悲观预期。贾政教育儿子的方法就是呵斥和痛打,父子之间平心静气的交流是没有的,作为父亲在教育儿子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尽量不要用言语去教育儿子,有什么想法可以做给儿子看,抽象的说教永远比不上直观的演示效果好;第二虽说知子莫若父,其实未必如此,贾政对宝玉的了解其实是很少的,其实宝玉对事物的见解未必都是错误的,而贾政对事物的看法也不见的比自己的儿子更高明。

可以正常交流的父子可以冲淡代沟造成的影响,曾国藩在百忙之中还经常过问家事,而贾政绝对不可能比曾国藩还要忙,但他却把所有的家务交给王夫人处理,王夫人把所有的家务交给王熙凤处理。表面上看王熙凤对管理这个大家庭很有一套,其实未必。在男权社会出现女子当家的局面,第一种可能是男人死了,第二种可能是男人废了。家父的男人连齐家的本事都没有,还指望他们能在社会去能做什么事情来呢?王熙凤这个人实际上是个枭雄,表面上她似乎把家里的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她不断的中饱私囊,打死侵吞家里的财产。为了应付支出,她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勾结鸳鸯把贾母的东西偷出来变卖,当家的做贼,这个家焉有不败之理。

宁国府的第三代继承人是贾敬,这个老小子整天跟道士们混在一起,只知道烧丹炼汞,家事国事一概不问。年纪还不大的时候就让儿子继承了先人留下来的爵位,贾珍是宁国府的第四代继承人,这个人比起自己的老子更不靠谱,此人罔顾人伦,居然和自己的儿媳妇一起坠入爱河,儿媳亡故之后,他又不顾礼制,把丧事办的极其高调铺张。宝玉这个人虽然精通杂学,但这并不意味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从书中读来的,没有被苦难淬炼过的人终究是泥坯子,一砸就碎,一冲就散。从小锦衣玉食,整天跟姑娘们在一起,有丫鬟伺候着,有老祖母宠着,合府上下无人敢管,这样的子弟怎么可能成才呢?

但是宝玉有一点,他通晓人情,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不给祖先丢脸,这算是他的优点吧!贾琏捐了个虚职,也就


状态提示:第38章 03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