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苗烧水奇遇记>第199章 197
下去了”对方说:“我觉得你还是说的有些严重了,根据时代不同有所调整是必要的,一味守旧会让佛教进入死胡同”苗烧水说:“变革有良性的变革,也有恶性的变革”

对方说:“这个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什么良性的变革?什么又是恶性的变革?”苗烧水说:“作为日本人,不清楚这个不奇怪,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崛起一直跟变革有关大化改、明治维,都是变革,也许在日本的历史里,从来没有什么变革是恶性的,中国就不一样了”对方说:“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苗烧水说:“在中国的历史上靠变革活的亲生的次数不多,在春秋的时候,管仲推动变革,振兴了齐国李悝、吴起的变革振兴了魏国,商鞅变法振兴了秦国,以及本朝的变革,使得我国获得了生”对方说:“良性的变革这么多,你觉得这还少”苗烧水说:“管仲死后,齐桓公失去了股肱之臣,结果死于奸人之手,死后诸子忙于争位,他自己被活活饿死,尸体腐烂生蛆也无人打理吴起这个人聪明绝顶,最后下场并不好,商鞅最后被车裂本朝的变革成功了,但也有一些因为变革中的一些失误买单,从而下场不是特别好”对方听了,说:“贵国的历史好复杂”

苗烧水说:“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莽,这位仁兄登基之后,把自己的国号叫做,颁布法,推动变革,结果王莽身死国灭宋朝的时候,神宗皇帝不满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推动变法,结果王安石遭到了当时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反对,为了推动变革,他从底层提拔了许多官员许多没有操守的人,为了赢得官位加入了变法的队伍本来士大夫们就用尽一切手段抹变法,加上这些利用变法爬上来的人趁机攫取民财,弄得民怨沸腾虽然王安石的变法,为增加朝廷的收入做了贡献,还是不能平息社会对他的愤怒后来宋朝的灭亡,跟借助王安石变法上来的人密切相关蔡京就曾是推动法的骨干,后来是出了名的奸臣”对方听的目瞪口呆,苗烧水说:“明朝的时候,张居正看到明朝官服的办事效率底下,而且贪腐之弊越来越严重,军备上也极为松弛在他掌握权力之后,推动变革,出台了许多措施,使得明朝的局势大为改观可惜,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将张居正颁布的政策一律推到,张居正的家人被控制起来,一家老少自尽的自尽,饿死的饿死万历皇帝想从张居正的家中搞点钱出来,结果大失所望、恼羞成怒,疯狂的报复张居正的家人”对方说:“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大清的百日维了”苗烧水说:“你怎么看百日维?”对方说:“一百天其实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百日维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苗烧水说:“过,康梁被描述成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康有为当时被称作是康圣人,这跟当年王安石有一拼且不说王安石的变法有没有合理性,只说他当时吹捧为孔子,他的得意门生吕惠卿被称吹捧为颜回可就是这被吹捧为颜回的人,为了宰相之位,他穷尽陷害之能事,实在是太讽刺了即便是康有为成功的推动并主导了一场变革,他就可以与孔子比肩吗?他编造史料、胡乱注解,试图用这种方法证明孔子一向是个主张变革的人当时大清也许缺少熟悉洋务的人,可对寻章摘句精通的人那可就太多了,他们一眼就看出来那是康有为在胡编乱造他组织参加会试的举子一起上书皇帝,倡议变法图存这是个非常轰动的时间,然后组织保国会、强学会,许多在职的官员都加入进来,甚至李鸿章都想加入可是他被拒之门外,他们把甲午之败的责任归咎于李鸿章,历史教科书也罢李鸿章写的十分不堪,把李鸿章说成是误国庸臣这对李鸿章来说是极为不公正的,李鸿章的个人悲剧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主导保国会、强学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甲午失败的真正原因,这些人对甲午失败的认识与那些只会空谈的清流们别无二致这样一群不明真相的无知书生怎么可能担当起变法图存的大大任,当时的光绪皇帝当时血气方刚,按说正是有所作为的年纪可这个人有严重的问题,此人对从小受到的儒家传统教育,他的老师翁同龢是个非常守旧的儒生在他看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都在孔子的著作里,光绪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懂军事的人,他经常读一本书,叫做《圣武记》,说的是康熙皇帝军旅生涯皇帝的见识就停留在清流的水平,对西学一概不知凡是记得利益者都希望稳定,害怕发生变革凡是出于被压迫地位的人都希望发生变革,想从变革中改变自己的处境慈禧太后已经掌握着所有的权力,当然不希望发生变革,从而让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光绪则不同,他希望借助变革来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力光绪为了推动法的确撤换了一批官员,颁布了《定国是诏》,当你读了这封诏书,你就知道这事没法干如果曾经研究过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变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一次性的推出全部的改革方案而是针对具体问题,一条一条的推出这样说,比方说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的时期就退出这一条措施,然后全国都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这几要比宴席,饭菜不能一次性端上来,而是一道一道的上菜,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菜品都是鲜的”对方说:“看来你的确是进行过一番思考的,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国的明治维,虽然做了很多事,的确是一条政策一条政策的推出如果把所


状态提示:第199章 19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