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苗烧水奇遇记>第15章 014

第十四回:难慈父痛恨苗烧水\/乐众生嘲笑苦中人

这个时候他面临两个选项,一是赶快拿着盆子冲进去给父亲接屎,二是装作没听见,继续玩儿。他选择了后者,一个人会不会成为孝子,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这件事是不是说明苗烧水这个人没有人性呢?其实趋利避害就是人的本性。比起接屎,自然是玩儿来的痛快了。这件事之后,他也没有觉得愧疚,照样回去吃饭,还仍旧住在家里,姑且这样说吧!父亲的心真是寒透了,在他的想象当中,自己在儿子的心中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结果在人家的眼里,比起自己的老子,还是玩儿比较重要。看着这小子若无其事的吃饭、睡觉,简直忍道苗烧水自从腮帮子上长过鱼之后,就不能吃许多东西,其中一样就是白菜。

除了苗烧水,家里没有不爱吃白菜的。每次吃饭,苗烧水都会把自己碗里的白菜用筷子挑出来丢在母亲的碗里,一来挑食的人在太娇气,惹人讨厌,二来他本来就恨苗烧水。在插一个小小的典故,有一回舅舅来了,看见苗烧水把碗里的白菜夹出来丢进母亲的碗里,这个时候舅舅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把自己弄脏的东西往你妈妈的碗里丢。”这话说得苗烧水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于是立刻恼羞成怒,不过人家是长辈,更重要的是你根本打不过他,所以他选择了忍让。

忍字头上一把刀,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尽管五内翻腾,他还是选择一言不发。书归正传,有一次他还是在吃饭,场面十分相似,他把自己的碗里的白菜夹给母亲,这个时候父亲终于大怒了,他说:“你还不如死了。”这样的是不是唯一一次听到,这不得而知,不过这一次的记忆尤为深刻。当时的苗烧水根本不会联想到自己在父亲出院之后的所作所为,他被父亲的话气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其实所谓父爱,有时候也是一派胡言。父子相残的故事,在史书中也不是很难找。只要老子不高兴,我就宁愿你去死。关于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历史上有不少经典案例,孔子站在庭院之中,孔鲤路过的时候膝盖弯曲,打算快步离开。这个时候只听见父亲说:“学礼乎?”孔鲤说:“未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又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当中,孔鲤又是膝盖弯曲、快步疾走。父亲又把他叫住了,说:“学诗乎?”孔鲤说:“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平时跟儿子是不开玩笑的,他是个非常严肃的父亲。结果很不幸,孔鲤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孔鲤早逝有一点点人祸的因素,很可能是父亲太过于严厉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不推崇孝道的皇帝,就连一些通过非法手段上台的皇帝也不例外。李世民固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但是他也有一个问题,他的皇位有点来路不正。李世民这个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向来是不择手段的。

此人酷爱书法,对于一代书圣王羲之,更是极为崇拜。为了搞到王羲之的真迹,他甚至让大臣把人家的东西骗出来据为己有。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搜罗来的所有王羲之的真迹一股脑的埋进了昭陵。按说李世民作为一代英主,在位的时候崇尚节俭,他的陵墓本不应该被盗。只可惜他的王羲之的真迹带进坟墓的这个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果盗墓贼不光顾一下他的陵墓,他们也真是一点职业操守的都没了。李世民当初发动政变,实在是有点情非得已。当时的形式对他很不利,储君和齐王正在正在一点点削去他的兵权,如果任由局势这样发展下去,李世民即便不被哥哥和弟弟杀死,他也像是一只被扒光了毛的鸡,任凭你有再大的本事也飞不起来了。与其这样窝窝囊囊的过一辈子,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哥哥和弟弟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做掉,又把自己的老子囚禁起来,自己当皇帝。李世民本来就是个一个才高志广、野心勃勃的人物,在开创唐朝基业的过程中,他居功至伟。是他带领兵马东征西讨、扫平群雄,是他运筹帷幄、收买人心。

李渊能坐到那个位置,实在应该感谢自己这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原本他也答应要把位子传给李世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他突然反悔,摆了李世民一道,愣是立长子为储君。他辛辛苦苦的打江山,结果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心里如何能接受得了。李渊尝到了失信的苦果,晚年在深宫之内,过着寂寞无聊、枯燥乏味的日子。在李世民的眼里,自己的这个老子自然是很不靠谱的。不过等他自己做了皇帝,对于不孝顺的事他很看不惯。这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一致的,如果他真的那么看重孝道,那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去心甘情愿的做个囚徒。王献之不过是对自己的爹有一两句不敬之语,比起李世民屠戮兄弟、囚禁老子,简直不值一提,可李世民还是怒不可遏,把王献之的贬的一钱不值。在唐朝以前,皇帝驾崩,新君要对大行皇帝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在唐朝以前,皇帝的谥号不乏有桓灵等词语出现,唐朝开始,谥号都是一派胡言。不管你是多么昏聩的皇帝,哪怕你是天天吃人肉、喝人血,和自己近亲发生关系,还是能得到后世皇帝非常正面的评价。说白了就是他知道自己干的事不大光彩,生怕自己百年之后子孙给他安个篡逆的罪名,这样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就被


状态提示:第15章 01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