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到燧皇时代>第一二八章 桃林之行不平凡
以据险而守了,哈哈哈!”置叔评点着我们的防守要害,开心着说道。

我想着置叔的话,真可谓是画龙点睛之作。这水阻三门,路拒函谷,正是对我们现下,南都防范对策的真实写照。

“柱督,置叔我提个建议啊。在这山顶关隘修建之时,就预先从山顶埋设陶管,直到门河水底。然后,再在边坡陶管上覆土,隐蔽取水的陶管,将来,关隘顶上安装一个辘轳,就可以顺着陶管,放水桶取水。有了水,我们的军壮长期驻守,就不成问题了。”细心的置叔,认真的补充着关隘建设的细节问题。看到了吧,这可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典型事例。多少被困山顶的军队,不都是因为缺水而不战自败的嘛。

“太好了,今日我柱子真是亲眼所见这柯儿,还有置督的智谋和韬略,真令柱子我佩服啊!今后但凡需要我柱子做的,定当全力而为,哈哈哈。走吧,现下,我们到戏棚里坐一坐,喝点水,听听我们这里特有的说唱大戏——夸夸齐弹(其谈)。”柱子叔兴奋地拉着我的手,叫上置叔,往河岸上的桃林深处走去。

走到桃林里的戏台前,我们在地上铺着苇席的地方,席地而坐。拿着健妇们递过来的陶碗,慢慢的往口里押着开水。我好奇的看着土台上摆着大鼓,竹板和竹杠,还有一种类似于我们后世弹棉花所用嘣弦一样的乐器——乱弹,我估计这可能就是最古老的古筝,或者是竖琴的雏形了。

不一会儿,几个描黑画黄,插绿带红的人物走了出来,盘腿坐在竹板、竹杠和乱弹的后面,而大鼓的后面,则站着一个花里胡哨的人物,还有一个手捧着一个带孔的小陶壶——陶熏的人物。不久,随着竹杠这么一敲,‘嘣,呜、啪、帮’的音乐声,就响起来了。

“柯儿、置督,这就是我们这里很有名的鼓乐——乱弹弦。这竹杠一会儿会越敲越快,大家也要喊声越来越大,不然的话,这说戏的主角就不出来。我们管这叫——敲竹杠。”

买糕的!原来这后世的‘乱弹琴’和‘敲竹杠’,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

随着一声清亮的古哨声响,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柯儿、置督,这夸夸齐弹(其谈),就要开始了。”柱子叔得意的说道。

“呜呼哀哉,帮(敲了一下竹杠)!烈日炎炎,大漠无边,头领夸父,带领族人,寻找水源。帮!四处寻找,滴水未见,万般无奈,手指艳阳。帮!骄骄太阳,总会日落,我要追寻,一直西往。帮!就算夸父,夸下海口,饮干大河,亦不回反。帮!至此西去,再无回往,再无回往啊!呜啊啊啊!”‘蹦蹦帮,呜呜帮!’夸夸齐弹,看我夸父,看我夸父啊!‘呜呜帮,咚咚咚咚,帮帮帮!’……

我的天呢?原来这夸下海口是由此而来的。而这夸夸其谈(齐弹),竟是一种手舞足蹈的配乐诗朗诵。它对中华语言文字,戏曲艺术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这说书唱戏的夸夸其谈,哪来的白话文字?哪来的?哪来的诗词歌赋?哪来的戏曲艺术?这眼前的夸夸其谈,它可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的祖师爷啊!

不过,这口口相传也有误区,把这图特里夫简称为夸父,他们明明是向东找水,遇到了沙尘暴而亡,却改为了西逐太阳。但总的来说,这些传说,不妨碍对真实历史的再现。

这一下,我可就对上号了。都说秦腔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剧种。我始终对这男声扯着脖子喊唱的方式,难以理解。现在终于明白了,他是从说唱演变过来的,过去说唱的艺人,如果不扯着脖子喊,谁又能听得见呢?

我说为什么《山海经》里有两处不同的地方,都记载了有关夸父的文字?原来,一处是寻水而亡的首领——图特里夫的化身,而另一处也就是夸父之山之所在,竟然是我们中华戏曲艺术的鼻祖——夸夸其谈的发祥地!难怪后世的老子,在此著就了开一派之先河的《道德经》,这里的文化底蕴,多么深厚啊!

柯儿这可不是杜撰!大家想一想,这陕西的由来,不就是因为它在陕县以西嘛!发扬光大于陕西的秦腔,以及华夏大地上的各种戏剧,寻根问祖到这陕县以西的桃林(灵宝)之地,不是很正常嘛。

“都说我们这里是灵通宝物之地,你们看我们桃林,可是东西交通必经的狼道(后世逐步改为更文雅的词汇——廊道。其实,最早的山路,恰恰是野兽经常出没的通道),在这里,什么地方的族人没有啊?自然也就融会贯通了,哈哈哈!”柱子叔开心的大笑起来,我们也被感染的大笑不止。


状态提示:第一二八章 桃林之行不平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