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来自未来的导演>第一百三十二章 破绽(上)

与《朱诺》在多伦多引起的疯狂骚动不同,美国人表现的格外冷静。走在纽约或洛杉矶的大街上,随意挑选几个美国民众,询问他们关于《朱诺》在多伦多引起疯狂的感受,大多的回答都是不屑一顾。

“我是美国人,可不是加拿大人。”一个口中嚼着汉堡的胖子这样含糊的回答。似乎代表了大多数美国的意思。尽管由单词组成的句子千千万,可他们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我们不喜欢《朱诺》,一点也不。

当nbc的外景主持人非常遗憾的说出这个句子之后,麦高芙神情落寞的关掉电视。屏幕的上下两边分别出现一道闪亮的银色光线,向中间聚拢。整个过程不到一秒钟,电视面前弥散于无形。

那一片黑幕就像麦高芙的心情似得,分外沉重。

“该死的纽约家长协会!”她抱怨了一句,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曾经也是纽约家长协会的一员。此刻她只记得那个协会的成员们几乎天天上街游行示威,仿佛示威已经变成了他们的工作。

麦高芙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万能的神。即便她能聘请纽约最出色的游说公司出手,但也无法控制舆论的导向。至少在这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里这种事情是无法想象的。你可以用枪杀死一个人,残忍的夺取他的生命以及财产,却无法夺去他说话的权利。

麦高芙摇了摇头,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这里是阿普莉尔-陈。”电话里的女声严谨而冷酷,就像一尊千年不化的冰山似得。

“我是麦高芙,我想问你事情的进展怎么样。”

麦高芙知道阿普莉尔正在极力说服好莱坞和纽约的几家影视制作公司,向让他们负责电影的出品上映等一切商业行为。她明白对于《朱诺》来说,这是一条切合实际的快车道。当然,想要走上这条快车道还需要耗费很大的心思,并非是用勺子将饭送入口中这么简单的事情。

阿普莉尔的声音显得有些疲倦,“没有任何进展,我联系了多家游说公司,但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观望。唯一愿意谈判的环球还提出三百万美元买断的要求。我电告了苏,他拒绝了。”

“理所当然,这是一个无礼的要求,趁火打劫。”麦高芙回答,她的牙齿相互摩挲,脸上露出恨恨的表情。

“那我们直接联系院线,自己上映。”

“你和苏的想法一样,但我想说的是,也很困难。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垄断了全美绝大多数的院线,他们的态度也代表着这些院线的态度。如果想让《朱诺》突破封锁,我们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助力。”

“你的意思是?”麦高芙犹豫的问。

电话那头的阿普莉尔回答的格外爽快:“我听说纽约家长协会那群上街游行示威的人有问题。我的人见过有人向他们发薪水。”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是被人雇佣的?”

“不错,如果我们能在大众面前证明这一点,就足以扭转《朱诺》的公众形象。可我的人无法获取能多的情报。”

麦高芙沉吟了片刻,或许在此刻,她拿着电话手有那么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她的内心正在思索纠缠,可到最后,她的声音坚定起来:“这件事情我会解决的,我想我有办法解决。”

电话那头的阿普莉尔露出早知如此的语气:“我的意思也是这样。”

如果说在美国的麦高芙和阿普莉尔包括惠特尼都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的话,那待在加拿大参加多伦多电影节的苏颉毫无疑问是春风得意的。

他可以自在的、毫无压力的享受着多伦多人民的欢呼。报纸上,电视里到处都洋溢着溢美之声。或许是多伦多的宜人气候让当地的居民的性格更具包容性,他们并不在意《朱诺》题材的敏感,而是着眼与电影本身的质量。

对于这一点,苏颉非常满意。

“《朱诺》是今年最好的电影,它席卷了多伦多电影节的荧幕。那个华人导演施展了魔力,让电影上公映的其他电影黯然失色。”——《每日星报》在娱乐版面标题为《疯狂的朱诺》的一篇文章中说出了上面一番话。另外在社会版还邀请了社会学专家对于《朱诺》引动的风潮给予了评论。

“我想这是婴儿潮时代之后,加拿大年轻人的一次解放运动。难以置信《朱诺》竟然引起了一场年轻人的解放运动。我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但它却实实在在出现了。”

《每日星报》聘请的社会学专业在专栏里用不可思议的语气惊呼着《朱诺》的到来。在此之前,即便最乐观的评论家也无法想象《朱诺》竟然会获得如此疯狂的成功。这种口碑的爆发是突兀而不可思议的。

加拿大的《每日邮报》则是更加激进的一份报纸,其报道将主题放在了美国媒体集体看衰《朱诺》和美国人民的反应上。它直言美国人是一群上帝的弃儿,只因为他们用不公正的态度对待《朱诺》。

“或许在一个月,不,也许是一个星期以后,美国人会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蠢事。他们将一部伟大的电影拒之国门之外。听说纽约时报的专栏影评人和那个华人导演打赌过《朱诺》的票房,我想我应该站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朱诺》,如果它输了那将是整个美国电影圈的遗憾与耻辱。”

苏颉看了看报纸上的内容,会心的笑了笑。美好的星期日伴随着青春的鸟鸣,叫醒了沉睡的耳朵。苏颉一边翻阅着当天的报纸,一边享受着难得的早餐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破绽(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