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千娇百媚>第380章 闲话刘备

仁民爱物之德行,正是刘备藉以白手起家,由平民一人发展至聚众集团式的称王称帝。

一、英雄乐业

孤军奋斗终必难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众志始得成城。

刘备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造就人心向往。从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金财,以助其大事。前往徐州,陶谦送资丹杨兵四千名;投靠荆州,刘表多益增兵卒;增援益州,刘璋大手笔相送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

特别是昔日刘备颠沛流离,屡次被曹操击败,但是刘备麾下仍愿意回归刘备,为之效力。徐州之役,刘备被曹操击溃,转投袁绍,被俘掳的关羽,也亡归刘备,被人称之以义。刘备依附时,荆州当地豪杰投靠刘备愈来愈多,包括诸葛亮、徐庶、伊籍、霍峻、向朗、黄忠、魏延、蒋琬及廖化等荆州人,甚至于连庐江郡的雷绪,皆愿率领部曲数万人远来归附。庐江人不肯为当地统治者(曹操)效命,也不转投同乡人(周瑜就是庐江人)或是孙权等江东政权,却宁愿长途跋涉,向异乡人刘备靠拢,这说明民众选择的眼光是雪亮的,何者应亲,何者应离,自有分寸。有道是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刘表死后,曹操如狂风暴雨叩关,刘备在临急存亡之秋,仍吸引刘琮左右官员及大批荆州民众追随,比至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但是刘备不愿放弃军士人民而自行逃命,抱着被曹操袭击的危险,故赴义之士愿意同甘共苦,荆州士民对刘备的投靠胜于对曹操的依赖。

赤壁战后,连孙权派兵占领南郡江陵城,但当地荆州士民不愿接受曹操统治,也不愿投效南郡太守周瑜,纷纷转投刘备,渡江之路络绎不绝,最后居然因人多而挤得刘备埋怨地方太小,不好收容,最后又向周瑜要求分地,始得宽容。荆州士民为何弃周瑜而就刘备呢?荆州士民不愿就近服从周瑜,而不辞劳苦渡江投靠刘备,显然在荆州士民的心目中,周瑜与刘备仍有区别,而且刘备有其值得投靠之处。

收川之役,益州不少人支持刘备,包括原效命刘璋的法正、张松、董和、黄权及李严等人,还有吴壹及费观等刘璋的婚亲,皆愿意投降刘备而不愿为刘璋力战。除了表示刘璋之失人心,导致众叛亲离,但是可见刘备的得人心,而使魅力动人。

见人有难而相助,从刘备早年出兵援救孔融及陶谦可知,甚至于在曹操强压之力携民渡江,可见其仗义行侠的心态。

二、知人善用

重用人才是刘备任贤的最大优点,而且往往能因此得以发挥长才。

关羽及张飞虽为刘备部属,但是刘备待人和亲,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甚至在刘备称汉中王时,高升拜关羽为前将军、加迁张飞为右将军,刘备称帝时,又高升张飞为车骑将军。纵使是文臣武将,刘备仍不吝皆封以将军,就以汉中称王时的诸位将军为例: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镇军将军许靖、军师将军诸葛亮、安汉将军麋竺、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翊军将军赵云、秉忠将军孙干、昭德将军简雍、建信将军申仪、副军将军刘封及镇远将军魏延。注意到除了征平各将军外(平西将军马超、征西将军黄忠及征北将军申耽),其余各位悉为杂号将军并列。因此刘备用人几乎全部责以重任,除非从官位来断章取义,误判刘备只用马超、黄忠及申耽(三位为征平将军),而轻视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等(因为四位皆为杂号将军)。

比较起孙权用人,如果年纪太过短命的话,不是在还镇某地、留镇某地、还备某地中虚度光阴,还没有开始大展手脚或真正发挥实力时,可能会不幸早死,周瑜除了赤壁之战,曾经三度镇守边土而无机会立功;倘若年纪太长寿的话,可能被冷冻不用,就像托孤大臣张昭,孙权坚不拜相,在里宅无事,以年八十一的高龄在家等死,终老一生而毫无作用。因为孙权不愿重用的话,不管长命或夭寿,下场都一样,来不及参加或是苦无良机,壮志未酬而身已死。

刘备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作法,不过是分享与宽待,这也是众心所向,愿意卖命的真正原因。只要能投入刘备门下,可充分可享机会出头天,而且不论出身高低、或是派系党别,除了犯错或触罪,刘备待人比起曹操及孙权等人,和谐而温情,而且恩泽及后世,皆能举用。曹操猜忌荀彧及杨修等人,甚至于进逼赐死;孙权派人骂死陆逊,甚至于广兴二宫之变,大杀群臣。而且孙权对功臣的后代,毫不手软,像周瑜之子周胤、甘宁之子甘瑰、潘浚之子潘平、蒋钦之子蒋休、凌统之子凌烈、顾邵二子顾谭及顾承等,均因犯罪而徙放或免职。排除江表诸将的后代皆为偷鸡摸狗的可能,不尽然每人如此虎父犬子,最有可能就是孙权有意的迫害,所以才导致江表诸将后继无人。曹操的士寒之争与孙权土人与门阀之争,造成派系斗争,故使人才凋零,反观刘备融合人才,一视同仁,不问出身及背景,反而造就成传承的蜀汉集团。

比方陶谦时的徐州争夺中,发生过丹杨兵卒与广陵豪族的矛盾,甚至产生晔变兵争,再加上刘备被吕布及曹操击溃,但是刘备最后却能


状态提示:第380章 闲话刘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