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灵犀戒>第407章 意外的发现

鉴别紫檀木的真假,就是靠酒精,一般是用棉球蘸上点酒精,然后在紫檀木的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变成了紫红色,那么就是真正的紫檀木,或者是将紫檀木的木屑浸泡在酒精里面,如果末端出现一道道的血红色丝条,就说明这是真正的紫檀木。

当然了,这是对于老紫檀而言的鉴别方法,如果是新紫檀的话,浸泡在水中也是会掉色的,老紫檀则不会在水中掉色。

“紫檀木一遇到酒精,自然就会掉色的,这是正常现象。”江风将这其中的缘故向两个女孩子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将针盒拿起,用纸巾擦了擦表面的水渍。

再看这个针盒的时候,江风就发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变化。紫檀木的盒子,现在看起来似乎不是一整块木料制成的,盒子长的一端,好像出现了用来封堵缺口的木条。原先因为年代久远了,看上去浑然一体,这会儿被酒精一泡,就去掉了表面的污垢,露出了细密的接缝来。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东西吗?

这么一想,江风立刻就动了心思。要知道古代人经常喜欢做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保守一些秘密,或者这个紫檀木针盒里面也隐藏了什么秘密吗?

江风一想到这个,心里面就觉得有些激动,于是就去厨房找了些工具过来,想要将封口的木条给撬下来。

紫檀木是非常结实的,而江风又不想把针盒给弄坏了,因此费了半天功夫才将封口的木条给取了下来,立刻就发现了盒盖是中空的,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居然是一块儿发黄了的丝帛。

一块丝帛自然是不会引起江风的注意的。关键问题是这块丝帛上面居然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似乎是记载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江风粗略的看了两眼,发现这上面记载着的都是一些歌诀,似乎是配合行针的具体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足见编写者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于针灸一道上面的功夫非常之深。

知道这些是因为他最近按照冯大爷的要求,学习了一些中医的知识,否则,他根本不会看出什么线索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为什么木头里面是中空的?”

苏畅和柳亦菲两人看着江风在那里捣鼓东西。都觉得有些好奇,尤其是当江风从针盒的木头夹层中取出一块看起来年头很长的丝帛来,她们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于是异口同声的问江风。

江风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针盒的空处,发现里面除了这块丝帛之外,还盘着一根金针,虽然不知道在其中存放了多久,但是金光灿灿的依然如同新制出来的一般。

他又将针盒的另一块木头检查了一下。结果又发现了一个非常隐秘的空洞,里面也有一份丝帛,确实绘制着人体经脉穴道的图谱。

江风也顾不上理会站在一旁的苏畅和柳亦菲,而是小心翼翼的将这几样东西给收好,重新将木条给封上,然后才对两个女孩子说道:“我想。我大概是发现了非常重要的东西了。”

虽然他还无法肯定这新发现的图谱及口诀的真假,但是能够藏在木头当中数百年之久,这几份图形文字却也是大有来头的。江风倒是很期望能够从中发现什么重要的事情来。

或者,一下子就改变了针灸界的现状了?江风还不能够肯定这个猜测。

看到针盒之中的东西后,江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些东西拿去给冯大爷看一看,老爷子是行家。这东西又是他的家传之宝,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江风也是在冯大爷把这个紫檀木针盒送给江风的时候,才知道冯大爷竟然会是一个杏林高手。

杏林者,即中医界的代称,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

据《神仙传》卷十记载,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

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

当然,冯大爷也是在知道江风竟然是一个武功高手之后,决定把他的医术传给江风的时候,才表明了自己是杏林高手的身份。而冯家,在以前也一直是中医世家。

只是,针灸之术自满清入关之后,就开始没落了,很多古法都慢慢地失传了,尤其是在针灸之术发达的几个地方,大夫们跟老百姓一块儿,都被清兵给屠掉了,这就导致了清朝到民国初年的一段儿时间之内,中医渐渐没落,大抵中医不是家传就是落第的秀才们转投医门,这些被满清的奴性思想洗过脑子的没落文人中,当然出不了什么大才,再加上后来纪晓岚编撰《四库全书》,将古籍改得一塌糊涂,留下的一些阴阳五行学说残缺不全,看得大家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以此为根据的


状态提示:第407章 意外的发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