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还有四年时间了,更要钱!
“什么钱啊?”富弼一愣,他不知道以后的事,认为朝廷经济很好了,一年一亿八千多万,再节约节约,几年债务就全部偿还。郑朗挠了挠头,郁闷地走了出去。一年一亿八千多万,能与王安石强行敛财的最高峰相比了,节约到一年开支仅一亿两千几百万,大约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但这个钱却成了头号难题。到时候,郑朗才明白史上的王安石为什么变成一个钱篓子,明知下面发生许多不好的事,仍然坚持更强硬的改革。
国家缺钱,逼的!
实际此时,朝政渐渐平稳,张方平进入三司,郑朗没有丢手,两头兼顾,改革结束,不管国家有多少欠负,百姓生活却是一天天变好,而且先是河东欠负,再就是陕西路欠负,全部偿还,接下来就是成都府路、河北路以及两广,准备今年一口气全部偿还清。因此反对舆论渐渐减弱,赞成的舆论多起来。
渐渐三年时间,若没有大动作,似乎有了子产治郑的迹象,头年怨,二年恨,三年爱戴。
随着郑朗又将吕诲等人陆续调回朝堂。
谦让啊。
不过吕诲又下去了,开始时吕诲看王安石不顺眼,最后王安石看吕诲也不顺眼。事情起因还是王安石喜欢兴事,但真正原因有些灵异。赵顼弟弟及冠了,按照道理要将他赶出皇宫,不然就有政变发生的可能。然而高滔滔就当没有这一回事发生一样,继续将岐王赵颢留在中宫。著作佐郎章辟光看不下去,便上言宜将岐王迁居外邸。
高滔滔怒,她不能走出来向章辟光发火,只好找赵顼谈心。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于是赵顼以离间罪外放。王安石说了一句,章辟光无罪。难道说错了吗?
吕诲偏要说章辟光有罪,不但要处罚,还要从重处罚,下狱吏审问。
这时候吕诲开始中邪了,按照封建制度,无论是王安石或者章辟光皆没有说错。
王安石不从,赵顼也不从。母亲发火了,安慰母亲,将章辟光外放是做一个样子的,当真啊。
随后不久,吕诲更加怀恨在心,上书言王安石十条大罪。
郑朗安慰了很久,又再三写信给吕诲,你是清臣是直臣,得实事求是,然后将吕诲调了回来。可是吕诲仍死xing不改,继续争执不休。王安石忍无可忍,直接对赵顼说,陛下你要诏吕诲,郑公也要诏吕诲,那么是臣不好,让臣外放。赵顼同样无可奈何,老吕,你还是到邓州养老。
郑朗想谦让的,是他xing格造成的结果。不想多争,不想多吵,大家团结起来,上下一心,将国家治理好。但吕诲的事,给了郑朗一记jing钟。不仅吕诲。还有那个义利。
郑朗说的仁义yin阳圣智忠恕。仍是本源。就象化学里的元素一样,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净化学元素,同样,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仁义yin阳恩威忠恕。有的是三分中庸。因此所谓的利不可能是纯粹意义上的利,就象用人一样,能断定某人是好人或是坏人,用之得当。周处能变成烈士,用之不当,革命英雄也会变成汪jing卫。利也是如此,持之正就是好利,持之不正就是坏利。
但还是有人钻牛角尖。
要感谢的第一个人是范仲淹,首开先河,顺我者就是君子,逆我者就是小人。后来这股风气被赵祯压了下去。
第二感谢的人是韩琦欧阳修与赵曙,因濮仪之争,许多人再次走向绝对的对立面。也就是极阳就有极yin。极yin就有极阳。导致他们的xing格既固执又暴戾。
郑朗调教,几个学生仍有一点。吕诲更严重。
看似上下开始交口称赞。可危机还是很严重,仅是暂时压制下去。
无论自己做什么妥协,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不管用,相反的,若是因为过份妥协,导致改革失败,反而为他们抓住把柄。
就在这时候,朝廷接到一个大案子。是因为茶商举报商税引发的。
发生在四川资州。
宋朝因为吃的是半发酵式的茶饼,因此对茶叶的口感与后世是不一样的,排在第一位的建州茶恐怕在后世连前十也排不上,后世排在前十的龙井、碧螺chun、黄山毛峰等等,现在有茶但没有名气。
相反蜀茶因为适合做茶饼,倒是出了许多名茶,宋朝四十九种名茶,西南有大理昆明五果茶与普洱茶,四川的更多,蒙山顶的雅安露芽、蒙顶茶,泸州的纳溪梅岭,横源的雅山茶、鸟嘴茶(又叫明月峡茶),涪州的月兔茶,青城的沙坪茶,温江的邛州茶,峨眉山的峨眉白芽,四十九种名茶中居然占据十几种。
部分劣茶用来茶马,或者用其他方式与蕃羌交换物资,比较好的茶叶还是多提供中原,自各条长江支流运到长江,又从长江运到汉水,抵达中原,或者自大运河运向河beijing东等地,或者自蜀道运向陕西。北方也有茶,包括西夏的横山地区都种了茶叶,不过产量低下,茶叶质量也很差,在宋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茶叶全面的通商,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以及销售量。
去年三司也算了一笔账,收入相差不大,是少了一点,可是人力成本下降了,净收入是相仿佛的,而且也利于政令更加简化。毕竟一项茶叶专营,朝廷也要花一些心思经营的。只是那些在茶专营中得利的权贵们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