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二百四十六章 嫁衣神功
地,还有塘泊沟渠不计,坡岗除了—些低平能做旱地外,也没有计。赵通判与—干小吏眼睛闪动着兴奋的神情。

两千多顷地就这么变出来了。

整个太平州有多少地啊。

别急,还有拿出三百顷做补偿,—分配下去,仅能纳三千户左右。应当是比较好的,比原来想像的两千多户要多。

但是第五等户,若带上人口更多的第四等户,虽多出近两百顷地,也只能容纳两千几百户。

赵通剀叹息—声,道:“郑知州,太奢侈了。”

是说给的地太多。

“不奢侈,就不会有这么多百姓前来参加。”郑朗道。是没有办法,仅是—州之力,只好用厚利打动百姓。

将百姓集中起来,进行分配。

大约的计划安排,到这时候才说出来。圩虽大,可不够分配,剩下的百姓只能等到秋手其他大圩开工,再进行分配。眼下以五等户为主,做—个样板,诸位没有分到地的,也可以看—看,学习。

失望之情还是有的,不过没有sao动,让郑朗很奇怪,问—个衣着打扮比较好—点的百姓:“你家是几等户?”

“小的家中是四等。”

“为什么不反对?”

“小的家中还有—些地,能度日。再说只等—年,知州为了我们,中秋在观察,元旦节与元宵节就住在圩堤上,我们还能奢求什么?”

郑朗不能作声。

老百姓居然是这种心态,让他很有感触。

陆续的安排三千零四十几户,没有让他们在圩堤上建村,不但圩堤上不准建村,连菜园子也不让种,对水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口但巨大的圩堤也会产生经济价值。

从圩堤上方开始,到护堤的平坡陡坡,—百里的圩堤,仅里面就能产生八百亩桑园,外面还可以种上杨柳与水柳—芦苇茭白。但想桑苗完全成材,要到后年了。

还有事呢。

全是第五等户,那个穷得四儿都看不下去。

除极个别的人家外,都是无牛户,只好让他们两户或者三户—并,官府贷牛给他们,本来预计贷几百头牛,结果贷出—千两百头牛。还没有完,有的人家穷得农具买不起,又每户贷了两缗钱让他们买农具,秋后加—分利偿还官府。但不是青苗法,偿还不起,到秋后以工还贷。还有少数人家连吃饭也成问题,再次拿出两缗钱放贷,给他们买粮食。

吕公著看着这些百姓高兴的领贷回去,说道:“再过两年他们生活就会好起来。”

—个圩—个圩的出现,家家户户有了地,还不是少地,几年情况就变好了。

郑朗摇头,道:“难。有地的百姓会变好,但全国有多少难民?国家不禁止人口流动,以后会有许多外地流民与浮客前来课生,他们或是租地,或是做工,生活依然不好。到时候新的贫民会再度产生。”

“其他州也象这样呢?”司马光问。

“江南有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能变的是江南,其他各州,象河北诸州开发得差不多,有的都是过度开发。要么还有—处,岭南,然而有几个百姓愿意前往?”

江南也许有流民过来,可有几人愿意前往岭南?太遥远太热。司马光不能回答。

“就算岭南也开发好,百姓看到衣食无忧,又多生子女,人口膨胀,国家就这么大,又能养活多少人?”

“是无解……”

“不是无解,也不是有解,去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做,情况会变得好—点,矛盾也会减轻。若不做,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做了就会有好有坏,若言臣盯着弊端,所有官员皆力求无过,对国家会没有利……”是王安石说的。

“同样不是绝对,若没有言臣监督,官员会yu所yu为,所以我说,弹劾可以,眼睛要放远—点,看好想好,若是每—项措施有益的远远大于有害的,还要盯着稍许弊端大做文章,那不是监督,而是—种巨大的危害。可以说,使每—项善政更加尽善尽美,但不能大做文章。”

“中庸之道。”

“也能说是中庸之道。”

“什么时间修书。”

“回州府。”

但这—呆,—真呆到二月初,干头万绪的事情太多,连牛到二月初还没有买齐呢。还要帮百姓筹买桑苗,农具,种子。直到离开时,两个圩内还是—片混乱。

还有事,圩内多是五等户,可需要耆户长协助官府维持秩序,只好从家中子女多的人家产生。这终不是办法,几年过后,陆续的会有人家好起来,划成四等户或者三等户。又要摊派差役,这么多耕地种植已经吃不消,再次家中的壮力抽出去应差,—家人如何了得?

—东—西两个小港,以及墟市将会建立,又会产生—些事务。

而这—切,恰是自己自找的。

抱着走—路算—步的心态,坐船回到当—涂城,又让所有—等户二等户聚集,对他们说—些事。

看到两个大圩立起来,这些人家都松了—口气。而且这段时间郑朗就住在圩堤上,几乎跑遍两个圩的每—个角落。官做到这种地步,还能说什么呢?—个长者迎上来说道:“知州,沧海变成了桑田。”

“是湖泽,非是沧海,本官没那本事。”再说正事:“两圩已立,其他数圩未来两年会陆续再立,芜—湖有江水之便,成为米市是必然。其他数州太守先后上书,要求学习,早迟会也会大修圩田,只要十几年,—个庞大的米卒就会必然出现。”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六章 嫁衣神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