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二百二十二章 处女地(四)

第二百二十二章chù_nǚ地(四)

听郑朗说了好几次,这里会是一座很重要的城市。

知道不如郑州,可脑海里也想,不如郑州,最少有郑州一半大。

四儿到眼前一看,失望之极,大约不到两千户人家。很不错了,整个芜湖县现在也不会超过七八千户。有好房子,但大多数人家居住在草棚子里面,斜斜的从鸡毛山一直拖到青弋水口。

天气到了六月末,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光,大太阳白花花刺人眼睛,四周多湖泽河流,随着烈烈炎日暴蒸,茫茫水汽蒸腾上来,又热又闷,就象有人按住前后胸似的。

这些破茅棚在太阳蒸晒下,茅草蔫蔫的趴在屋顶上,树叶也蔫蔫的动都不动,又是中午,街上行人很少,除了一些知了在烦人的呱叫外,看上去了无生机。

四儿又说道:“还不如郑家庄!”

“别乱说,还有城墙。”郑朗道。

原来芜湖沿着当涂东北横山一带建造的,因为湖沼草丛,鸠鸟云集,取名鸠兹城。在它附近有一湖,蓄水不深而生芜藻,岂不是很正常,一个小池塘里还生有芜藻呢,不过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芜湖。到三国时,东吴与曹魏对峙于濡须河,为了军事上供给方便,孙权将鸠兹城迁到青弋水口鸡毛山下,始成重镇。东晋王敦于鸡毛山上屯兵筑城,这是芜湖城的雏形。

但仅是一个小城,地理位置也远不如吴头楚尾、南北津渡的当涂城重要。

其实很重要,只要有一条青弋水,已经让它变得重要起来。然而四周皆是湖泽环绕,人口基数少,失去当地农业基础的支持,使它发展一直很缓慢,甚至战火一催,顷刻变成一座废墟。

四儿看着一排东倒西歪的墙墩子,又道:“大郎,这是什么城墙?还不如我们家的院墙。”

“你看,城中有好多铺子,是一无是处?”

走进城去,城墙都只剩下一些断壁,休想有城门了,但是有不少铺子,一条长街,一路到头大约有近两百家店铺,多是当地特产,生丝行与鱼行为多,也有米行,杂货铺,还有几家酒楼,与两家客栈,以及一样少不了的东西,几家勾栏。

乐观肯定是乐观不起来的,也没有那么悲观。

看到这一群人来了,一家丝行伙计吆喝道:“卖状元帛呢,卖状元帛。”

状元两个字,让大家一振,杏儿说:“郑朗,进去看一看。”

郑朗也好奇啊,什么状元帛?

一大群人进去,差一点晕倒,所谓状元帛就是染成绯色的生丝,四儿又不乐意地问:“为什么叫状元帛?”

换王知州在此,一定会起疑,伙计只是普通老百姓,传得远,传闻已经远远的偏离了事实真相。听出四儿是北方口音,可看着一脸沉稳的吕三叔,以为他是家长,带着一群孩子下江南公干,或者为其他的事而来。伙计大咧咧地说道:“中了状元红不红?”

“红啊。”

“我们新知州是不是状元?”

“是啊。”

“是不是五品官?”

“是啊。”

“五品官是不是穿绯?”

“是啊。”

“那么状元是不是整天穿着绯色衣服?”

“不是,”四儿气呼呼地道,那是官服,大郎很少穿的,到了南方后因为天气热,白色衣服凉爽(反光,不懂的),于是一起穿了白色衣服。

郑朗拽了她一下,不要多说了,再说,别人起疑啦。

走出来,四儿道:“为什么不管?”

“为什么要管,他只想生意好一点,生意好,是不是好事?”

刚说完,又有一家食铺喊道:“卖状元包子呢,卖状元包子。”

这一回连吕三叔都笑起来,司马光道:“走,我们进去,尝尝状元包子。”

一行人走进去,点了几十个状元包子。

吕公著咬开馅,差一点呛着了,状元包子也就是虾酱包子,里面一些红色虾肉,酱面,黄豆,豆腐干子,以及一些调味品。

四儿又问道:“掌柜的,为什么叫它状元包子?”

“小师……”母字没敢喊出来,司马光又贼兮兮地道:“里面有虾肉,红啊,所以叫状元包子。”

“这位小哥,错也错也。”

“弄错了?”

“正是,今年春天新科状元连中三元,是吃了京城第一包子铺杨家的状元包子,才得以连中三元,我家派人刻意前往京城,花重金向杨家买了配方回来,故称它为状元包子。”

杨九斤与杨八望兄弟俩差一点气得趴在桌子上。

就俺家那个小包子摊,还能称为京城第一包子铺?

就是第一包子铺子,俺家只卖细沙包子、水晶包子、大肉包子、鹅鸭包子,或者羊肉镘头、太学馒头、糖肉馒头、四角馒头,什么时候卖过虾酱包子?

又辨解不得,只好悲愤的拿虾酱包子出气,我吃,我吃。

其他几人皆是大笑,掌柜被他们笑得莫明其妙。

等他离开后,丁胜道:“南人果然狡猾也。”

郑朗摇了摇头:“未必是坏事。”

“郑大夫,何解?”

“狡猾另一词语就是精明。”简单一个道理,就象带学生,学生越聪明是不是越好教,严荣资质也不算差的,真大半天才识一个字,郑朗会教他?或者将他带出来?严掌柜好意思央求?

强悍南方人不如北方人,可经商脑袋南方人比北方人是要强一些。郑朗来做什么的?是建设的,不是来作战的,要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二章 处女地(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