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一百九十九章 放榜(上)
郑朗说过党项之害,小皇帝便问,杨卿,党项有没有什么谋反的迹象,杨告说没有。

没有就好,郑家子很小,大惊小怪,但郑家子用心是好的,也不怪。这事就消解下去。直到这封快报传来,折家说得很严重,你们别忙着其他事儿,李元昊要谋反,我一家支撑不下去,派兵营救。君臣才再度重视。

李迪沉声说:“杨告,你出使时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军国大事,不得隐瞒。”

杨告嚅嚅。

他这种表情,连赵祯也怀疑起来,道:“西北有事,非乃小事,卿不能误国。”

帽子戴得很大,杨告不得不从实将事情经过支支吾吾说了出来,先是坐。就象老太太的那件衣服一样,看似一件衣服,换后来,只要后人高兴,给十件八件的,有何关系?但在这时不一样,坐同样很有讲究。

杨告作为朝廷钦差,无论朝廷对党项人什么态度,你们党项还暂时名义上属于宋朝的羁縻臣子,钦差前来,并且带着平西王的名号与大量赏赐到来的,李元昊要谦虚的坐在下首。事实偏不,李元昊坐在主位,让杨告坐在宾位。杨告当时也没有反抗,这些党项人很野蛮的,弄不好来一个当场翻脸的什么,立即起兵叛乱,自己身死异地他乡,还会成为朝廷的替罪羊,屈受之!

晚上住下来,又听到屋后有声音,起来看了看,不远处有煅棚,内有数百人在煅造兵器。煅造兵器不要紧,折家也有,可这夜静人深之时,还在煅造兵器,可见其急需大量的兵器紧急使用。不反何疑?

可此次失仪,回到京城后,还是不敢说。

经过是这样的,但从他嘴中说出来不是这样,大约意思总算表达出来。

赵祯眼中茫然了一下,经过去年的大灾折腾,国家没有恢复元气,很有可能还有大灾,如果西北有乱,怎么办?

想了想,此事先说的是郑朗,对阎文应说道:“你将郑家子喊来。”

不算过份,还有一个来月,殿试一考,就是俺的臣子了。

郑朗又被喊了过来,郑朗同样茫然,我读的是儒家书家,喜欢的是琴棋书画,除了棋之外,其他三样都略有精通,可俺不是神哪。唯一的长处,就是对历史走向的熟悉。

仅此而己,可没有钻研过军事。

小皇帝不管他的感受,道:“郑解元,党项多半会有异动,你有何良策?”

没有主动对宋朝发起攻击之前,不能算是谋反。对府州的进攻不算,那是党项人内部的事务,经常打过来,攻过去。就是杨家,杨业一家多在朝廷谋官,可杨家还有很多族人居住在麟州,他们同样也与其他党项人或迁移的吐蕃人发生过冲突。

小皇帝说了异动,是一个比较准确的词语。

郑朗哭笑不得的看着几个大佬,蔡齐鼓励地说:“说,某很欣赏你,此乃于国于民之大事,莫要藏拙。”

不懂啊,几个大佬除了少年英雄王德用外,都是文臣,对军事同样一窃不通。就是王德用,也是一员勇将,而非是统帅,若让他来说,会捋起胳膊肘儿说:“打,怕个鸟啊。”

至于打过后果,谁来负责,恐怕非是他智慧所及。

郑朗很想说一句,内事不足问张昭,外事不足问周瑜,然这个周瑜在哪里?

茫然了一会儿说道:“陛下,臣对军事同样不懂。若问,臣就答,元昊必反无疑。上策南连吐蕃人,吐蕃开始没落,然与党项从唐朝起就是世仇,再派使臣,秘密前往沙州。此地有一支强大的汉人力量,此时臣服党项时不久。调停得当,让他们与吐蕃相互配合策应,再给一些封赏,还来得及策反他们。再支持府州折家一些武器与物资,不仅是折家,还有丰州的王家,他们是我朝的桥头堡,必须保全。若不然,让他们举族迁往府麟二州,拱卫麟延力量。这也是一策,让元昊得到丰州,那必势必与契丹人有交接,此人野心勃勃,若与契丹人发生冲突起来,对我朝也有利。否则丰州孤悬于外,一旦元昊攻击之下,王家必然不保。那么其族人反被元昊所用。此乃伐交之策也。”

“可有其他良策?”主意不错的,但赵祯害怕,本来未必会,此数举会逼得李元昊必反无疑。

“要么不进行捭阖的外交之策,自府麟开始,一直到环庆等州,建筑大砦大堡,调拨禁厢兵前来守卫,屯田自足,平时练兵整纪,有堡砦为蛛网,有强兵拱卫,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种世衡与范仲淹西北之策的不二法门!但从现在筑与后来筑,性质截然不同。

“臣闻李元昊在党项订年号、改衣冠、名字、文字,上兀卒头衔,再派使者让他们放弃这些不友好的举措。若不听,砦堡一起,停办榷场。党项人除了青盐外,无其他出产,包括铁矿石,也多从中原引进。还有其他的,茶、布帛、瓷器、用具。一年无功,数年下来,本来他新为首领,手下各党项部族、吐蕃部族与羌部多有不平之心,物资缺乏之下,很有可能从内部引发骚乱。入侵我朝有堡砦阻拦,内部又不稳,党项之危可释也。”

吕夷简道:“郑解元,就怕一举,党项人会入侵。”

“吕相公,晚生也不知,年时不对也。若不是灾害……国库不紧,臣一定劝陛下实施臣的二策中一策,就怕如吕相公所说,逼得太紧,元昊立即起兵谋反,若再有什么灾害发生,会给国家造成严重动荡。或者下下下策,坐以待毙,府州虽遭入侵,但折家力量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九章 放榜(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