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兵主>第二章 母亲的话
>“哎...”刘渊的话并没有让刘母激动高兴,只听她又是一声长叹,良久才道:“吾儿长了本领,心气儿也高了,可是吾儿,汝知晓这征战的凶险么?”

“自然知晓,不过娘亲,”刘渊连忙道:“您还信不过孩儿的武艺?孩儿在此向你保证,定然不会有事。”

刘渊自然知晓母亲的顾虑,可他自信,即便以如今的战力,大汉整个天下恐怕也无人能敌,更何况他的武艺正在快速增长中,日后闯荡天下,谁又能敌?谁又有那个本事能干掉他?

看着自信满满的儿子,刘母突然一巴掌甩在刘渊脸上,喝骂道:“混账!天下之大,能人异士辈出,汝不过以黄口小儿,何来如此自信?”

“汝知善水者溺于水乎?”

刘母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刘渊道:“不要小觑任何人,不论汝有多强大!否则,汝就常侍吾左右,不得离开半步——与其放儿去妄送性命,不如将汝拘禁,为娘如何能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渊一瞬间明白了母亲的深意,不由惭愧的低下了头。这段时间以来,因为获得了上古传承,其中的神奇凌厉,让他已经有些飘飘不知所以然了,心中居然生出一种天下俱为蝼蚁的感觉来,早已经失了本心,长此下去,不是死在敌人手中,便会走火入魔,轻则性格大变,重则当场身亡!

冷汗,从脖颈间滑落,不多时便已经湿透全身。

“娘亲,孩儿知错!”刘渊一头扣在地上,哽咽起来。

“好孩子,起来。”刘母拉起刘渊,迎着油灯微弱的光芒,仔细打量着儿子硬挺硬朗的脸,为他擦去眼角的湿润,慈声道:“吾儿要时刻谨记为娘的话,不要让为娘失望啊。”

“嗯!”刘渊紧闭着嘴唇,狠狠的点头。

刘母凝视他良久,这才缓缓点头。她伸手拿过桌上的竹简,哗啦啦将其打开道:“吾儿有大志向,为娘自不会阻挠。今晚为娘也想清楚了,雏鸟大了,总要飞出去,所以为娘要先给你交个底。”

说着,刘母将竹简递给了刘渊。

“这是...”

“族谱,吾儿好生看看。”

刘渊借着微光,从头到尾这么一看,脸色从平静慢慢变成了惊讶。

“娘亲,这...这...”

“呵呵,是不是不可思议?”刘母自嘲一笑道:“堂堂汉室宗亲,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这份族谱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许多名字,第一个叫刘据,后面简介:刘据,世宗孝武皇帝之子,被冤,致死。

对于戾太子刘据,刘渊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刘据,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的长子,又称卫太子。年近而立始得长子的武帝兴奋异常,一出生便命人为刘据作《皇太子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并将他的母亲卫子夫由夫人立为皇后。因此刘据既是武帝的长子,也是其唯一的嫡子,武帝此举愈发巩固了刘据的地位。元狩元年,刘据被立为太子,时年七岁。武帝极力培养这个儿子,命天下鸿儒名师为其教授《公羊春秋》、《谷梁》。太子加冠后,武帝为他修建“博望苑”,让儿子在那里跟宾客往来。

汉武帝即位以来一直追求长生,好大喜功,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并任用江充等奸臣。武帝与太子据政见不同,对其日益疏离,致使父子间沟通不畅。因此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江充、苏文等佞臣蒙蔽,刘据起兵反抗后兵败逃亡,而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武帝后来终于知道太子冤情,加以晚年丧子之痛,他的余生一直在悔恨中度过。戾太子一案对汉武帝刺激极大,促使他“轮台悔过”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治国之策开始由“多欲”向“无为”回归。刘据之孙刘询后来登上帝位,是为汉宣帝。即位后谥刘据曰“戾”,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

这竹简上有刘据,自然不足为奇,让刘渊惊讶的,却是族谱最后一个名字——刘渊。

刘渊,字子鸿,刘平之子。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已经道明刘渊身世,他刘渊是汉武帝刘彻的嫡系子孙!

“可...可是娘亲,吾何时起了字?”刘渊愣愣的看了族谱半晌,张口问刘母道:“不是加冠之后才起的么?”

刘母听了并没有立刻言语,只定定的看了灵牌良久,才幽幽道:“汝父临死前为你起了字,并亲手将其刻在了族谱上...”

刘渊一见母亲如此神色,便知其又在怀念亡故已久的父亲了,不由连忙闭嘴,整个屋内,又陷入一片寂静。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刘母又长叹一声,从思绪中解脱出来,谓刘渊道:“如今一切事物都已对汝说明,吾儿长大了,有了雄心壮志,这族谱便交由汝掌管吧。记得一定要收好,不要丢失,否则就是汉室罪人!”

刘渊恭恭敬敬的收起族谱,又扶刘母进房入睡,这才回到自己卧房,久久不能入眠。

“原来我刘渊也是汉室宗亲,嘿,刘大耳同志,现如今却也不能让你专美于前了。”想起历史上每每以汉室宗亲自称的刘备,刘渊不由心头暗笑,“老子这汉室宗亲,总比刘大耳来得正宗吧?!”

想着想着,刘渊迷糊中就睡了过去,梦中恍惚,似是收尽猛将谋士,又似狂扁刘备曹操,端的精彩非凡。

第一次,刘渊没有按时起床。刘母也没怪他,只道昨夜之事难以令人接受,却不知自己这孩儿有着成熟的灵魂,整整一夜都在yy中度过。


状态提示:第二章 母亲的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