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兵主>一百五十六章 孟津渡
—岸上的部分,修筑了三丈高的围墙,围得是密不透风,甚至因为粮草充足的原因,连城门都没有修建,整个就是一封闭式的桶子。

水中,水寨、箭塔林立,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就像是只刺猬,看着就令人心寒。

离孟津水寨不足十里的黄河中,一支庞大的船队连成一线,稳稳的停在水流稍显平缓的河中央,隔着秋天的蒙蒙雾气,河岸上根本就发现不了。

船队中间,一艘最大的铁皮船上,刘渊、典韦、甘宁三人迎着河风静立在甲板上。

“主公,据探子来报,那孟津渡被董卓打造的铁桶一般,这要上岸...”甘宁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庞大黑影,皱起了眉。

刘渊在河风中坐着深呼吸,闻言不由嘴角一翘,却问道:“可探知孟津守将为何人?军队组成和数量又怎样?”

甘宁立刻答道:“镇守孟津的,是董卓麾下重要部将张济及其侄子张绣。孟津渡中,有五万大军,大部分都是弓箭手,剩下的都是轻步兵。”

刘渊缓缓点头,道:“原来是张济叔侄...嘿嘿。也算不错,知道以弓箭手对付水师...”刘渊呵呵的笑着,又做了一个深呼吸,伸手指着南岸边那一片茂密的树林,猛的一转身,对甘宁道:“兴霸,今夜亥时,就在那里靠岸登陆”

“啊”甘宁条件反射似地顺着刘渊的手指一看,难以置信的道:“不是在孟津登陆吗?”

“谁说一定要在孟津登陆?”刘渊双手背在背后,道:“虽然孟津是唯一一个水又深,水势又平缓的港口,但黄河恁长,哪里不能登陆?”

“可是从这里登陆太过艰难”甘宁道:“主公带的都是骑兵,几乎不可能啊”

“忘记本王上船时让你准备的东西了?”刘渊笑道。

“那些木板?”甘宁想起刘渊在大沽登船时让他准备的大量木板,心中渐渐明朗起来。

“不错。此地大船虽不能靠岸,但用大量木板配合着牛皮缝制的救生圈,嘿,草做一座浮桥,一万骑兵登陆要不了多长时间”刘渊道。

“哦”甘宁心中迷雾尽被揭开。

作为水师,自然少不了水中的救生器物。那牛皮缝制的救生圈,就是其中之一。甘宁之前一直把目光放在孟津渡上面,一时间没有想明白,这时候听了刘渊的解释,不由得心中佩服万分,更是将这种手段牢记了下来,作为以后水师作战的一种手段。

时间流逝,浑圆的红日渐渐西坠,隔着蒙蒙雾气,颇有一番长河落日圆的味道。

夜,很快降临。

亥时,整个河面上静悄悄的,只隐约看见十余里远处一片朦胧的灯火传来亮光,却是孟津。

刘渊此时已经换上了戎装盔甲,典韦居左,狮虎兽居右。

甘宁指挥着水师将船队缓缓向河岸靠拢,无数的战士早已经抬着木板,拿着救生圈站在船舷上,做好了一切准备。

“主公,可以了”

不一刻,甘宁来报。

刘渊微眯着眼,细细看了看水面,微微一点头,道:“开始吧。”

随着令下,无数水师战士潜入水中,接着船上抛下去的牛皮救生圈,用绳索将其连在一起,而后将船上递下来的木板搭在上面...

不过一刻钟,在战士们麻利的手脚下,一切准备就绪。

刘渊看着水面上那宽一丈,长两百多米三座浮桥浮桥,嘴角一翘,翻身上了狮虎兽。

“甘宁,本王此番上岸,就直奔洛阳,打董卓一个措手不及你即刻开始攻打孟津渡。记住,只要将孟津渡中大军拖住,便是胜利当然,如果你能以微小代价拿下孟津,自然更好。”

“甘宁得令”

甘宁猛一抱拳,声音铿锵有力。

“走”

刘渊清喝一声,狮虎兽闻声四爪一蹬,落在了浮桥上。

紧跟着刘渊,一万幽州最精锐的战士便骑着战马,从斜搭在大船与浮桥上的木板上步上浮桥,直奔河岸。

一万人,三座浮桥。每座桥同时能并排通过两骑,直直花了半个时辰,才完全上岸。

而后,甘宁命人拆散浮桥,率领船队直奔孟津

刘渊大军上岸,悄悄寻了处较为开阔的地方,稍稍做了一番休整。而后让战士在马蹄上裹布,以减小骑兵行军带来的动静,便趁着黑夜,直奔五十里外的洛阳而去。

孟津渡。

张济正准备休息,忽然之间从外面传来了喊杀声。张济一惊,猛的站起身,连忙披上戎装,提着兵刃就往外走。刚出门,就遇上了侄子张绣。

“怎样?”

张济问道。

“尚且不知。”张绣道:“喊杀声从水寨方向传来,恐幽州军来袭”

“走”张济脸一沉,一挥手,带着已经聚集起来的亲卫,直奔水寨。

还未到水寨张济就撞上了前来禀报的军卒。

“将军,有大量敌军从水面来袭”

张济的心提了起来,忙道:“具体情况如何?”

“情况尚好。”小卒道:“只因敌人突袭,头两阵箭雨杀伤了不少兄弟,兄弟们反应过来之后,已经稳住阵脚。”

“呼...那就好”张济放下心来。只要敌人没攻进水寨,一切都好说。

“叔父,此已值亥时,天已大黑。水寨有灯火,可谓在明;敌军在河中,可谓在暗,不好对付啊”张绣一抖手中钢枪,十分不爽。

“此为天时,无可奈何。”张济道:“现在只能被动防守,辅以弓箭反击,只待明日天亮,明了敌军布置,方


状态提示:一百五十六章 孟津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