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根据人口,每人送了十斤米过去。并跟那些人说了,这些米够他们过年的。过了年,天气也就转暖了,届时他们是去是留都自愿。去也就罢了,若是想留下,到时候自然有安置的办法。
谁知道,这一批流民竟是开始。
二十九下午,寨门外又来了几名流民,吴小桐仍旧让人放进来安置了;
二十九晚上,三十一早……流民竟是越来越多,双溪镇安置了四五批之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了异样。
大年三十,除夕夜,徐褚未能在家吃完过年饭,就带着小满匆匆离开了。
这样大批的流民出现,带过来的消息都是打战了。至于哪一方打哪一方,谁胜谁负,却没有人说得清。徐褚必须去打探一下战况,万一有什么异动,镇子上的人也能及时应对。
除夕过得有些心不在焉的,大年初一仍旧如约而至。
吃过饺子,人们就被吴小桐再次召集在一起,商议流民的安置事宜。
经过一番询问协商,众人都同意吴小桐的安排。将收留的流民中年满十五岁,不到五十岁的青壮男人统一收编,打散安排到巡守的队伍中去。当然,这些人参加巡守是有报酬的,每人发一身棉衣外,还每人每天发一斤米的口粮。
这条件一说下,流民们都积极响应。当然,也有两个不想参加的,立刻就被程充带着人客客气气地请了出去。
他们收留救人是一片善心,却也绝对不会允许一点儿危险因素存在。
初二,霍氏和刘婶子一起去寻流民中的那些妇人,针线好的,厨艺好的,能出力的……分别安排活计,同样,也跟男人们巡逻一样有报酬。
这样一系列处置之后,大多数流民都有了生活来源,不说安居乐业,至少不会挨饿了。
另外一些孤儿孤老,吴小桐也跟镇上的人商议过了。
孤老不多,只有两位,年纪也不大,一名五十一,一名五十二,都是朴实的庄稼老汉。吴小桐就将打扫牛圈猪圈的活儿交给了他们。
孤儿有四个,两个七八岁,两个十岁出头,都是男孩。吴小桐就叫他们过来询问,若是愿意卖身,就留在吴家。若是不愿意卖身,也可以签长工契,留在吴家做工,也能挣口饭吃。
跟孩子们说了,吴小桐并没有催促他们立刻表态,而是叫了小臭儿和拴住来,领着四个人去看了水生,水生冬日只需打扫几个院子的卫生,再帮着吴大壮铡草喂牛就好。穿的都是半新的棉衣棉裤棉鞋,脸色也红润健康,一看就是吃饱穿暖的。
四个孩子都没有去看长工们,回来就答应了,签了卖身契约。吴小桐跟他们说明白了,县上买一个半大孩子不过二两银子,这二两银子她替他们存着,暂时不给他们,什么时候,他们娶亲了,或者有什么事情要花钱来,再来她这里领。
小臭儿在旁边帮腔:“你们就放心吧,说给你们存着就是存着,少不了你们的。”
然后,四个孩子就被小臭儿和拴住领下去,去东院让徐寡妇烧水,给他们洗一洗换身干净衣裳去。
这四个孩子洗干净了换了衣裳回来,虽然仍旧面黄肌瘦的,一脸菜色,但洗干净了,收拾利落了,看着都精神了好多。其实,几个孩子长的都不难看,其中一个叫春江的还挺秀气。
为了好记,吴小桐就依次给他们改了名儿,春江、夏溪、秋水、冬湖。正好年龄依次从大到小,顺口又好记了。
四个孩子收拾干净利落了,就安排到了老苍头和程充徐褚住的小院子里。原来小院子的厢房做伙房的,锅灶早已经拆了,这会儿略一打扫,放进两张竹床进去,就成了几个孩子的房间。
吃午饭的时候,吴小桐绕过去看了一眼,屋子很小很局促,门窗也都旧了,窗户糊了一下,门上却有一道缝儿,估计晚上会透风。屋子里就摆着三张并排在一起的竹床,再无他物,春江几个孩子坐在床上,摸着厚实软乎的被褥,却都是一脸毫不掩饰的喜气。
门半掩着,吴小桐就在门外站了站,也没出声惊动几个孩子,就默默地离开了。其实,他们所求真的不多,吃饱穿暖有个遮风避雨之所,就好。
过完年,天就一日日暖和起来。
天气不至于太冷,双溪镇也就不再接收流民。那些流民见不得进门,也不多停留,就又一路往南去了。
吴小桐看着不时经过的流民,衣衫褴褛、神情绝望,她就有开门将这些人都收容下来的冲动。但理智还在,她的能力有限,双溪镇的容纳能力也有限。过年短短几日,双溪镇已经收容了七十八名流民,再多了,不说其他隐患,就是粮食也不够了。
双溪镇本来也就仅剩一百零五口人,还有老有少。流民们太多,很可能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但有时候,事情却常常事与愿违,怕什么来什么。
初六这一天,徐褚传了消息回来。
庐州城南腊月二十九日,齐军率先清理对峙范围内的村庄镇子,清出隔离区,以避免叛军细作刺探军情。紧接着,叛军一方也行动起来,清理战场,驱散百姓……数十个村子的村民被迫在年根下离开家园,背井离乡外出流浪。
对峙双方在正月初三开始小规模接触,互有胜负。
手机阅读:http://m.biqugeus.com/56621/
发表书评:http://www.biqugeus.com/56621/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九十三章 怕啥来啥)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红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