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清穿]就是这么任性>第90章 玄奘和尚

福惠的方案虽然推行难度比较大,但想要落实也并非是难于登天。

当年先帝康熙就曾废止过八股文考试,不过后来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所以没过几年便又恢复了八股取士。

而如今只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那么做到稳中求胜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其实在提出这个方案之前,福惠也是借鉴了部分历朝历代科举的一些经验。

在唐代,常科考试的科目与隋代相较大为增加。

除了明经、进士两个主要科目之外,还包括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不过其他的科目与前两者相比并不为人重视。

宋朝的科举大体与唐朝一样,但是科目却删减不少,而由于进士一等多数可以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而等到了元代,科举虽然对当朝的统治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出于种种考虑,最终规定科举不再分科,只以进士科取士。不仅如此,考试的出题范围也被严格限定在了四书之内,发挥题意必须以朱熹写的《集注》为根据。这也成为了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

福惠的提议是一样创新,也是一种复古。与过往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所有的科目被平等化。文学,法学,算学,律学,农学,工学。

限于目前的情况,福惠暂且将考试的科目化为这样六个大类。

而关于学院学科的设立,福惠又加进了科学以及医学两类。以求能够借此培养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至于商学,因为时机尚不成熟,所以就暂且先放一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儒学作为以往考试和教育的核心主题,在这一次的改革中只算作是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除此之外,文学科日常的学习和考试内容还囊括了宗教学,诗赋学等诸多内容。

福惠希望可以改变儒术独尊的局面,恢复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且不单只是文学一科,其他学科亦是如此。比方说农学,它在耕种,灌溉,河道治理等诸多方面均有涉及,以求培养出全方位的农业技术人才。

雍正十二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阳春三月,中国第一家综合性试点学院落户京城。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清华学院。

与国子监的那些监生相比略有不同,清华学院的学生人数颇多且来源广泛,三教九流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所谓。

也因此学院所实行的是类似于捐监例监的制度,经过入学考试之后,除了个别一些天资卓越的,其他的学员必须要缴纳足够的学费方可入院学习,且朝廷对于他们也不再给予这样那样的生活补助,基本上可以和现代的大学体制一概而论。

不过入学的门槛虽然被放低了很多,但其与真正意义上的捐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用钱买到的只是一个入院学习的资格,至于是否能顺利毕业,那就要看各人的天资和他们的努力程度了。就连国子监的制度也随之更改,如今若是谁还想要借此来寻求一种快捷的升官发财之道,那纯粹就是太阳地里望星星——白日做梦。

而说到梦想,任何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帝王将相,无论是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

就比方说这雍正,都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至今仍对自己年轻时的禅师梦念念不忘。

雍正小的时候就醉心于禅宗的佛法,当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经常和僧衲相互来往,登基继位之后,虽然国事繁忙,但他仍旧不惜以九五之尊,自号圆明居士亲身升堂讲经传法。

而这还不算啥,他还曾经光明正大的摆起了擂台,声明自已是个明眼宗师,说天底下要是有谁在佛理上与他的见地不同,大可以进京找他面对面的来掰扯清楚,他只以出家衲僧的立场相见,绝不以皇帝的权威压人。

第一次听说这事儿的时候,福惠虽然知道雍正当时此举有他的政治因素在内,但是福惠也终于明白历史上乾隆为啥会那么自恋的称自己有“十全武功”了。

基因强大啊!

大臣上折子都知道长话短说,废话少说,那脑子得迂到什么份儿上才会找皇帝侃大山啊!

无人打擂,把自己个儿守成了天下第一,这完全是自娱自乐嘛。

不过后来福惠听张保说,之后还真有一个和尚千里迢迢的从南边赶过来像雍正提交了打擂申请,但是当时雍正见他年纪小,没把他放在眼里,不惜的搭理他,随随便便就把他给发走了。

福惠听完一想也对,雍正已经接管了天下禅林,当上了盟主法王,平日里工作有那么忙,经常要加班加点的,哪还有心思跟个小和尚耍嘴皮子。

是闲得无聊啊,还是脑瓜子被人当木鱼给敲了?

就是赶着去见佛祖也不会那么费事儿去找他啊!

福惠觉得有些好奇,“那和尚法号是什么啊?”

“奴才记得也不是太清楚了,好象是叫什么玄奘的。”张保不确定的道。

福惠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道:“玄奘?听着有点耳熟。”

不过福惠当时也就是那么随口一问,压根没把那事儿放在心上,之后便不了了之,再没提起。

如今福惠一天天的长大,雍正对他不仅没有丝毫的芥蒂,反而是越来越放心,福惠现在已经被他安排在了养心殿,开始干起了实习帝王的工作。

最近福惠明显的感觉到雍正在循序渐进把自己手中的权利往他这里移交。

可以说


状态提示:第90章 玄奘和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