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远离罗刹和德军战线的地方,突然从空中传来一种轻微、匀称的振动声……
如果这时有人在树林当中行走的话,他可以看到,在空中有一个模糊的黑影紧贴着树梢掠过。
那是罗刹驾驶员驾驶着一架飞机潜入了德军战线后方,它紧贴着田野,紧贴着树梢,有时差不多就是沿着地面飞行。
德国人通常会在相当高的地方寻找罗刹空袭的飞机,他们绝对想不到,这架看不见的飞机几乎就在他们的头上一掠而过,离地面只不过几十米……
这是一种叫做波-2型的小飞机,它是一种初级教练机,重量只有700公斤,全长米,宽米,每小时只有155公里,续航距离是500公里。
波-2型飞机为双座,正驾驶在前,副驾驶在后,在后面还可安一门机关炮,它不需要正规的机场,在平地就可起降。
波-2型飞机机身很小,飞行时声音也不大,特别是它是由松木条制成,用钢丝拉紧,主要是帆布蒙皮,雷达很难发现,加之在低空飞行,敌人很难拦击。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军队曾多次使用波—2型飞机夜袭敌方机场,取得了较好的战绩。
今天朝鲜特种部队就是使用这种帆布制成、雷达测不到的飞机进入韩国。
这架波-2型飞机是经过改装的,在机翼的下面安装了两个篮子,篮子里边装着两个人和大包儿。
这时地面根本没有人接应,罗刹飞行员十分紧张,他和后面的机枪手把脑袋伸出机舱,大大地瞪着两眼,死死地盯着地面,寻找着可以着陆的地点。
终于,他们觉得,在地面上的树木似乎变得稀少了,在他们的面前模糊地展现出一片广阔的草原,也许那是田野,在远处有一片黑乎乎的东西,不知是树林还是建筑物。
不过,这片平坦的地面已经足够他们着陆了。
于是飞行员把飞机降得更低,贴着地面向前掠去,很快,他看清了,这确实是一片草地,于是他大胆地一压机头,飞机“呜”的一声撞向地面,然后猛地颤抖了一下,着陆了。
机翼下面吊着的篮子里边的两个人,被猛地晃动一阵,飞机终于停下,篮子里边的两个人从机翼下探出头来,向外面张望。
这时从他们头顶上传来了大熊吼叫般的俄语:“行了,亲爱的,你们到目标了。”
另外那个机翼下面的人又用德语说了一遍,这边机翼下面的人一个翻身,从机翼下面钻出来。
他低声骂着:“这也叫世界强国的飞机呀?我还以为是我们八路军的飞机呢,这叫一个寒碜!”
另外那个机翼下面的人笨拙地钻出来,正在用力把自己的大包儿拽出来,听到他说话,马上问道:“上校同志,您在说什么?”
这个人说:“没什么,我是说,你们的飞机真够先进的,连这种损招儿都敢用。”
头顶上的一个家伙得意地笑着说:“怎么,中国同志,没想到我们的飞机这么先进吧!”
这个中国同志低声骂道:“先进你妈,能不能听懂人语!”
可是,其实这个中国同志这是自己自作自受,因为这个主意就是他自己出的。
说到要侦察德国秘密武器基地,沈擒龙当然说还是潜入敌后侦察的办法才能有效。
可是,这时罗刹是根本不能在德军防线前面前进一步了,要进行渗透,绝对不可能。
沈擒龙又想起来他吃亏的事情,觉得还是不要再来一次这种渗透了,他虽然没遇到危险,可是让春天的凉水把他也凉得够呛。
于是他提出,还是用空降的方式。
莫斯科不管这个,马上同意,空军却不干了,空军说,现在人家德军对战线防御得跟铁桶似的,要从人家头顶上飞过去,不让人家发现,那是绝对不可能。
战争发展到这个阶段,雷达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先进了,至少在当时的技术来说,想要避开雷达的眼睛相当困难。
而如果在高空强行飞过去,然后进行大规模跳伞,就像盟军刚刚进行过的那样,罗刹又不具备那种能力,而且那种方式也跟沈擒龙提出的隐蔽侦察绝对不是一回事。
沈擒龙于是询问,不是有那种能够在敌后降落的小飞机吗?
空军回答,在没有地面引导的情况下,飞机根本不可能降落。
沈擒龙回头一想,他以前看见过的空降,确实是他们在地上点火,给飞机指引了场地。
沈擒龙于是问,就没有那么一种飞机,能够不让雷达发现吗?
比如特别小的,没有什么反射雷达波的飞机?
空军经过讨论,终于把这种早期的木头飞机波-2型飞机想起来了,于是就开始使用这种飞机进行空降准备。
但是,这种飞机这么小,除了飞行员和机枪手之外,机舱里边根本没有座位,怎么进行空降呢?
有人想起,当初罗刹为了搞面子工程,折腾了一次北极探险,当时确实在世界引起了轰动。
可是,随后探险队就被冰雪困在了北极,那支探险队里边居然还有几岁大的孩子。
为了把那些探险队员营救回来,最后想出了在飞机翅膀下面挂篮子的办法,把那些人吊回来了。
于是罗刹空军就在这种波-2型飞机翅膀下面挂了两个篮子,把沈擒龙和他挑选来的那个罗刹侦察兵放在里边了。
这一路上,沈擒龙让风吹得透心凉,他真后悔,还真不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