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擒龙说:“刚刚上完政治课程。现在要练习自动武器的使用。”
库兹涅佐夫中将马上说:“武器的使用,我们部有的是,你可以跟我回去。”
贝利亚当然不干。
两个人又争吵起来。
沈擒龙说:“还争什么呢?你们研究一下,训练课程分很多阶段,你们两个部门对那个课程更擅长,就让你们那个部的人来负责授课,不是更好?”
库兹涅佐夫中将一想,这是一个好办法。
现在他是肯定不能把沈擒龙抢到自己手里了,那么派人到贝利亚的地盘上来,每天监视贝利亚在干什么,同时尽量争取沈擒龙的效忠,不失为一个良策。
两大巨头又争吵一阵,最后定下了协议。
沈擒龙的训练于是由双方进行,双方不得向对方隐瞒最新的德国情报的变化,然后共同研究处理意见。
其实,这也是两个部门在商议如何向斯大林隐瞒真相,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开脱。
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得到这样的圆满的结局,两大巨头又握手言欢。
两个人对这个中国来的间谍都刮目相看,开始重新评价沈擒龙的作用。
沈擒龙也是得到很大实惠的一个,他这样就可以学到苏联这时最先进的情报获取技术,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这次沈擒龙真的准备认真学习了。
沈擒龙的射击课程重新开始,这次是两个军队情报部和间谍机关共同授课,两边都拿出了自己的自动武器,简直象是在给沈擒龙开冲锋枪、机枪的博览会。
沈擒龙正要好好看看现在欧洲战场上使用的冲锋枪。
他们来到另外一个院子,这是一个专门的射击场。
沈擒龙一看就眼馋得了不得。
看看人家红军的射击场,再看看我们跟人家老乡种地时候争抢来的练兵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人家苏联红军的射击场,宽阔平整,一眼望不到边,两边是高大的松树,对面是醒目的靶子,身边是琳琅满目的枪械,眼前是每人一个的观察用的望远镜。
再想想我们,还得跟人家老乡好说歹说才能找到一块平地,要开枪的时候,还得防着爱伸手乱摸的看热闹的小屁孩儿,别伤着人家,否则孩子妈妈找到政治部,就祸事了。
射击课程正式开始。
教官先向沈擒龙介绍了他已经见过的托卡列夫手枪,然后告诉他,打枪时候要双腿岔开,瞄准靶子……
教官一枪打出去,打了9环。
教官把一个望远镜递给沈擒龙,得意地让他看。
沈擒龙举手一枪,命中靶心。
几个教官立刻傻眼。
不过,教官还是有让沈擒龙兴奋的东西,教官要教给他使用沈擒龙做梦都盼着拿到的bō_bō沙冲锋枪。
说起这种冲锋枪,还有一段可耻的历史。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所有的抵抗都被击垮。
然而,处在德军包围和攻击之下的波兰人又收到了另一个致命性的消息,苏联红军开进了波兰。
苏德瓜分波兰的协议立即开始生效,根据协议,苏联拥有波罗的海国家的控制权。
为了在不断扩张的第三帝国前面建立起一道防范阵地,苏联吞并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又向芬兰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芬兰坚决拒绝了苏联的要求,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对芬兰展开全面入侵。
芬兰人凭借熟悉地形、适应气候等有利条件,对苏联的进攻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抵抗。
苏军在芬兰滑雪部队的游击战袭扰下甚至放弃了抵抗,只等着自己灭亡的命运。
这次战争中出现了永垂史册的狙击手排行榜第一名――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西蒙·海耶用芬兰制莫辛纳甘步枪和其传统瞄具狙杀542名苏军士兵。
但是,给苏联留下更加惨痛印象,从而改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是芬兰军队装备的索米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是芬兰设计师艾莫·约翰尼斯·莱迪设计的,索米是由芬兰语中芬兰一词演变而来的。
苏军在战争爆发之前也曾研制装备过冲锋枪,但苏军部分领导人认为冲锋枪不应作为军用武器,加上苏联制造的武器确实很差,所以苏军没有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前倒下的几十万苏军尸体,让罗刹终于醒悟到冲锋枪的价值,斯大林签署命令,恢复冲锋枪的生产。
bō_bō德冲锋枪从此诞生,并配装了71发弹鼓,比索米弹鼓多装一发弹,这个是要表明“苏联设计的武器应该超过芬兰”。
后来的bō_bō沙冲锋枪全长84公分,空枪重3.6公斤,使用71发弹鼓或者35发弹匣供弹。
它用的托卡列夫手枪弹其实就是7.63毫米匣子枪子弹的翻版,具有200米的有效距离。
说bō_bō沙冲锋枪决定了二战苏联战场的胜利都不算过份。
让人奇怪的是,苏联自己设计的武器都不怎么样,可是它从别人那儿模仿来的武器全都能发扬光大,名垂青史。
象后来的ak47自动步枪,pg火箭筒,各种战斗机,都是这种结论的有力证据。
bō_bō沙冲锋枪是苏联的土特产,这个可以敞开了祸害,教官们给沈擒龙拿来了一大堆。
其次最多的是德国的mp38/40冲锋枪。
这个属于没有枪没有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