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世界特种部队始祖>210、本来可以全歼日本空军
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打开空军实力布置图时,蒋大吃一惊:能用的飞机仅有这个数目的零头———300架。

“上千架飞机哪里去了?”

蒋介石怒不可遏,可是调查的结果却让他打掉门牙肚里咽,原来是他的夫人宋美龄把买飞机的钱全部存进了香港银行。

实际上从1935年起,空军就停止了新机补充。

平时训练用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飞机,又常有损坏,数量日渐减少。

以美龄女士的高见,平时只买一些很破烂的飞机,说等开战后再买好飞机不迟,结果中国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之后,海岸线被日军封锁,飞机根本无法进入国内。

而且,日本已经和美国交涉,美国权衡之后,抛弃了中国这个弱国,选择当时态度强硬而势力暴增的日本,人家不卖你了!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只有两万陆军,只有很少的大炮、几十架飞机和几辆坦克。

当时日本国内已经准备好,如果关东军失败,日本就说这是关东军的个人行为,国家不承认。

这时如果东北军反攻,可以消灭兵力很少的关东军。

但是中国的张学良因为日本强大,不敢抵抗,于是日本白白得到了沈阳以北,日军在占领沈阳后,掠夺了中国大量军用物资,其中有飞机262架、各种炮3091门、坦克26辆、各种枪支15万余枝等。

而且日本得到了全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于是日本开始有了军工能力和重武器。

这时日本方面用的也是双翼机,性能相当有限,在轰炸中**队的时候,鬼子竟然是把手榴弹抱到飞机上,打开机舱向下扔的。

由于有了时间和经济基础,日本在1935年研制成功95式战机。

1937年77事变爆发后,95式战机开始投入战争,投入了中国战场。

这时95式战机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高的双翼战机,标志着日本航空工业已经达到一流水准。

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初期艰苦奋战,作战飞机损耗严重。

幸好从1937年10月起,斯大林为用中国牵制日本,消耗日本作战能力,支援中国抗战,运来大量伊—15比斯和伊—16—6飞机援华。

伊—15比斯和伊—16—6飞机在30年代初在前苏联诞生。

伊—15是一种强调空中格斗性能的双翼机,而伊—16则是重点追求高速度追击功能的单翼战斗机。

1934年1月,伊—16将飞行速度提高到454千米,成为当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战斗机”,这对于一架机头钝秃,不甚流线形的飞机来讲似乎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伊—16十分适用于高速接近和一打就跑的战术,飞行员赠给她的昵称是“小骡”,其最终改型伊—16—24飞出了时速550千米的好成绩。

从后来中国空军飞行员一开战即击毙日本四大天王来看,中国空军本来可以全歼日本空军。

而中国陆军是使用德国武器和受到德国训练的,武器要优于日本武器。

如果当时中国政府那些家伙不存私心,在开战之前按国家正常生活准备的话,本来中国的武器至少空军的武器是不错的。

后来鬼子打中国,主要是用空军欺负中国陆军,要是中国空军原来真的有那些飞机,一开战中**队就能把鬼子灭了。

所以中**队并不次于日本军队,中国是输在政治上了。

但是这时,中国空军已经损失殆尽,已经不能保护中国的陆军了。

鬼子的飞行员欺负中国陆军没有防守能力,在轰炸和向地面攻击时,飞行高度只达到树梢高度。

鬼子的飞机一掠过,中**人的帽子满地乱滚。

这时国民党的军队竟然用迫击炮打下了日军轰炸机!

迫击炮是曲射武器,打近战的,连瞄准具都没有,几乎没有射击精度。

可是日军飞机轻视中**队轻武器的防空威力,在弹雨中照旧低飞轰炸扫射,不料一个迫击炮弹飞上天空后落下来,正砸在日军飞机的座舱上,把轰炸机打成了碎片。

而这时八路军就更惨了,连重机枪都很少,鬼子就更狂了。

日军飞机十分骄横,他们的任务不单是侦察,而且提供对地面部队的空中火力支援。

这一天,鬼子特别调来的侦察轰炸机到达交战地点,正准备和地面友军联络时,发现地面上硝烟四起,日军地面部队已经和一支八路军部队发生了交火,看起来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

由于八路军装备简陋,所以鬼子的侦察轰炸机直接俯冲扑向了中**队。

前面的那一下,既是为了给中**队制造麻烦,也是为了照相。

取得一点照相资料,回去做情报分析之用。

等到鬼子飞行员发现下面的中**队没有一点害怕的表示,就重新调整姿态,用机枪扫射地面的八路军,以支援友军的战斗。

这一下就危险多了,现在司令员带着司令部的干部战士,正在半山腰上,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战不能战,守不能守。

鬼子的飞机“呜呜”怪叫,得意洋洋,在天上打了一个转,又转身回来扫射。

这种飞机有时可以携带炸弹,有时则专门侦察,在发现八路军的时候,还用机枪射击,相当讨厌。

这次幸而鬼子太狂,没有携带炸弹,否则给司令部的干部战士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司令部的警卫排的战士纷纷举枪,可是看着在天上乱转的鬼子飞机,都是一筹莫展。

司令员虽然一点也不慌张,


状态提示:210、本来可以全歼日本空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