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你们这县城招短工是什么行情?我要一、二十个妇人帮我赶制棉帽、围巾,没什么要求,要手脚勤快做事认真的。”
“这个是要做一天么?短工一天包吃的话要三十文,不包吃四十文。这个牙行也有要求,不是咱们乱喊价的。”
掌柜的又说道,虽然钱不多,但仍是撇清他自己,免得被人误会他从中掺和了。
不过方小福根本不计较这点小钱,点头道:“能用最快的速度帮我找人么?我给五十文,明天天亮就过来上工。”
“不包早饭,中饭每人两个肉包、两个馒头、一碗鸡汤,吃完继续忙不休息,我们这么多人需要的数量做够了随时离开,工钱不少。”
“能找到四、五十人也好,咱们这里有两百人的帽子要做,只有一天时间,多些人手总是快些的。若是现在就能过来的,我给二十文,不包饭做两个时辰。”
“行,你等着啊,我立刻让人去找牙行,另外卖棉花的杂货铺就有两个媳妇子在家,我立刻去喊来。”掌柜的看在客人包下他半间客栈的份上,当然要更殷勤了。
然而在离开的路上碰见新开不久生意兴隆的福缘食楼的掌柜,正带了个年轻妇人匆匆赶来,不由奇怪地问了问。
这才知道刚才的人是食楼东家,顿时心里更欢喜了,连忙跑去办差。这时候还是半下午,两个时辰也就是晚饭晚点吃罢了,二十文不赚白不赚。
而小厅上,方小福把六个嬷嬷和林家、祝家六个妇人叫到一块儿,让春柳和夏荷将马车里做护膝没用完的一匹多布和一小袋棉花拿出来。
加上她们俩和唐彩、唐雪,在她的演示下先做起最简单的袖笼。
就是将棉花用布料缝起来再缝成一个圈状,将两只手从两边放进去,棉花暖花,手自然也就暖和了。
在铺了棉被已经拥挤的马车里,又有这么多小孩子,她也不敢使用手炉,万一不小心弄翻了炭火那是要出大事的。
一直等到她教了一只袖笼的做法,让大家立刻开始缝制的时候,本地食楼的掌柜这才上前禀报乳娘带来了。
这时候方子健和方子元都被派出去了,方子湛在安置那些小孩子房间,检查屋子是否暖和,他们是不是暖和的问题。
方小福看向新乳娘,将同样的话和她说了一遍,没有问题后便办了交接。
从徐岳县来的乳娘仔细交代清楚后,将穿着小棉袄又裹着包片的唐铭交给她,又叮嘱不要出去外面太冷,孩子从南方来的,还没有适应这边的天气。
那妇人一一应了,丝毫不敢怠慢。能每到一个县换一个乳娘的主家,她也不敢有丝毫差错啊,得罪不起的。
得了空闲的徐岳县乳娘便来请求方小福,说她可不可以一起做袖笼?
方小福看她一眼,便点了点头,说道:“今天二十文,你还是包食宿的,明天你得赶回徐岳县去。”
“小妇可以后天起程,明天一起帮着做活儿吧。小妇知道三少夫人不差这几十文钱,但多个人多双手,这天冷起来,快些做好也放心一点。”
方小福见她说得不错,便点头同意了。她确实不差这个钱,差的是能赶活儿的人手。
于是那妇人欢喜地也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拿了针线就认真缝了起来。方小福让唐彩和唐雪拉扯棉花,她剪布样子,其他人缝制。
很快就有十几只袖笼做好,而且中间部位都压了线,不怕棉花不均,只是为了赶时间,没有绣花,用的都是最简单方便的做法。
方小福立刻喊呆在屋里的唐思过去试了一下,小家伙两手一伸,袖笼的长袖刚好到手臂,他欢喜地叫道:“真暖和!”
两岁的他能到手臂,其他人的至少能到手腕。方小福又剪了一些适合小少年们和少年们的长度,再剪了一些哥哥他们大人能用的。
而妇人们不敢稍歇,立刻又开始缝。大家都是做惯针线的,缝这个十分容易,想着那么多孩子不再挨冻,心里都暖烘烘的。
主家这么心善体贴,她们当下人也当得欢喜。
这时汪二郎中背着药箱和小童走了进来,他们已经安顿好住处,过来给新乳娘和唐铭看诊的。这一路不断换乳娘,也要确保身体健康才行。
尤其这天越来越冷,也怕孩子染上风寒。
棉花很快就拉扯完了,唐彩很乖巧地过来拿了剪刀帮着剪布样子。都是长宽的布料并不需要学,观察一下把握长度便可。
方小福便放下剪刀走到门口叫了一名小厮去厨房让人熬姜汤,是不是染风寒不管,先喝一碗姜汤给大家暖暖身子才是正经。
结果小厮说三公子已经交代下去了。方小福看向院子里忙着的少年不由一笑,他知道她在忙着赶制御寒物品,便没有来问她打搅她。
没多久,方子健便和小二各扛了一大袋棉花来了,后面跟着两个年轻媳妇,手中各拿着一只针线篮子。
能自带工具来做工,可见她们确是本份之人。
布料不够,方小福先让她们也加入做袖笼的行列,她们也没多话,更没多问什么,坐下看了看别的妇人做的,没一会儿便动手了。
方小福再次点头,她就喜欢这样的员工。
唐彩和唐雪又开始拉扯起棉花来,并没有等方小福吩咐。
方小福想了想,让方子健去把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少年都叫到隔壁厅上。然后拿一袋棉花过去,让唐彩过去叫他们拉扯棉花。
唐思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