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爹说,要她开开心心地出嫁、以后也开开心心地生活,这就是他的心愿。
赵安瑶踩着轿板起身,朝着不远处的爹盈盈下拜,算作道别。再回来时,她就是方家新妇了。
方子元也在一旁含笑看着,直到轿帘放下,他才朝赵书朗深深一揖作别,又朝东方宣作了个揖,然后翻身上马,大喝一声:“迎亲回府!”
随着他的大喝,迎亲队伍一起喊了一声“噢!娶新娘子回家喽!”
赵家的送嫁鞭炮刚响起,方家迎亲成功的队伍也放起了鞭炮,在一阵噼哩叭啦声里,大家谁也别说话了,队伍向前走就是。
若说来时队伍长长的,此时回程的队伍就更是长得翻了倍了,因为多了嫁妆队伍。
被迎亲队伍惊动而一路赶来看热闹的人群,早把赵府门外的道旁挤出人山人海的壮观。
也收到了少年们,一人一个纸包,一时间道贺声响起一片。方家可是准备了几辆的,根本不怕不够发。
而早在东方宣背新娘子出来之前,方子元就在这儿作揖道谢忙了好半天了,也因此很快大半京城的人都认识了这位新郎官。
如此俊俏优雅又知礼的公子,听闻还是去年齐云州的乡试第三名,听说是为了保护当时还未现身的公主安全,才放弃了去年的会试。
因此,大家对他的印象十二分的好,再加上赵安瑶被送上花轿前的模样也被大家看见,纷纷惊叹,郎才女貌!郎才女貌啊!
恐怕在下个月之前,市井中的话题都要谈论今天的盛况了。
方小福领着小朋友站在赵府门内,默默看着队伍开始向前移动,然后嫁妆队伍慢慢接上,这一走可走了好长时间,可见队伍之长了。
她同赵书朗道了别,让秦火出去通知人将马车赶到赵府侧门口,这才带着小朋友上了马车回程。
沿路听着合唱团在唱着祝福的歌,沿路听着此起彼伏的道贺声,方小福心里一阵感慨,终于又高调了一回啊。
不只是他们方家高调,赵家同样高调。想必以后想要攀比的人家,可有得学了。
方小福见大家都趴在窗口看得不亦乐乎,也凑了过去朝窗外望去,看见长得看不到头的嫁妆队伍不由猛撇嘴。
赵先生这是故意的吧,全部用马车装多好啊,节省空间、节省人力啊……
昨天安床,其实赵家已经将嫁妆里的大件家俱物品送到方府,摆进了“安然居”里。
今天是其它嫁妆随行,比如金银珠宝、首饰摆设、绣品衣饰、被子幔帐、书画瓷器、屋地契、田契等等。
不但品种多、数量也不少,自然场面就壮观起来了。
赵家是京城豪商,如意斋在这天下已经有超过三百家的铺面了,一天的盈利可能是普通小商家一辈子也赚不到的数目。
作为赵家嫡女、继承人的姐姐、成王的外孙女,赵家自然会让她风光出嫁,除了昨天的大件,今天随行嫁妆仍有百抬。
南方婚俗不像北方那么粗犷霸气,多到用马车来拖,但这长龙般的嫁妆配上红绸大花,自然是非常喜庆热闹、夺目异常的。
好不容易马车拐到城东来了,方小福可以猜想到,前头队伍已经到方府门前了,而她才进了这一片的范围。
书上说“十里红妆”,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儿吧。
方小福突然反应过来,立刻让护卫绕开队伍向前赶,她要尽快回家去。
“小七儿姐,这是咋了?”
“姨姨?”
“……”
小朋友们正看街景看得欢乐,这时疑惑地扭头看向方小福。
“等咱们到家,拜堂都拜完了,送入洞房了,咱们就要错过热闹了。”方小福的解释,顿时让大家也明白过来,着急地推开车窗催着快点儿。
当马车来到方府门外时,就看见花轿刚刚停下,方子元在踢轿门,媛儿同梦萱过来扶新娘子下轿。
她们俩虽是表妹,如今却都是嫂子,在这京城里自然是她们俩最适合了。
“赶上了!赶上了!”小朋友们欢呼着自己跳下马车,唐铭也要跳,一名护卫在马车旁连忙把他抱了下去。
王家三姐妹斯文些,在后面踩着踩凳下的马车,方小福最后下去。
此时这条街上全是看热闹的人,有附近的邻里、有准备进府喝喜酒的客人、有沿路跟来的路人。少年们发糖发得手臂都酸了。
按照事先安排的,这糖是不用带回府里去的,沿路没发完的就在府门口也要发完再回去。
小朋友们得了方小福的提示,先进了门在道上等着,然后一路跟随新人往“悠然居”走去。
原本现在的“明然居”才是这座府第的正院,但如今掌家的是方子健和媛儿,他们住的“悠然居”就成了正院。
后来家里长辈们到了,祖宗牌也摆到了“悠然居”,一家人吃饭也在那边,大人们也常聚在那边,因此今天的喜堂也设在那边。
虽然方志义和方徐氏占着一座大院,但也只是一座大院而已。方徐氏虽然心里不高兴,却是再也不敢流露出来了。
新人走向“悠然居”,一路上新娘头上的花冠都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农家人是不认识什么东珠,但京城里自有识货的人,这会儿已经来了不少客人了,都在看着呢。
来到喜堂,老爷子和老太太端坐在正中,方志义和方徐氏、二爷和二奶奶各坐两侧,其他长辈们则坐在下首客座。
新人拜堂,村长大伯做了司仪。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