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三举人如今只有一个在家,安排他根本无从选择,而安排他也是希望方家的铺子能多捐一些,早些完成任务。û#20320;
县令大人和老院长打着这样的算盘,却不知一切早在方小福的谋算之中。
方小福知道方子湛已被安排在募捐队伍里后,便告诉他让福缘食府捐五百两、城南的福缘食楼捐三百两、县学那边的福缘食楼捐两百两。
这样就凑齐一千两了,虽说是几家凑的,但都属于方家,就不算少了。而且这才刚开始,不能一下就吸引别人注意了。
依照约定,天一书局和五味楼会每家分铺都捐出五百两,但是青阳县所属会捐出一千两,因为这里是天一先生的家乡,姿态自然可以高一些。
而各地食楼才开不到一年,姿态就不能这么高了,因此,青阳县共捐一千两,各地就只捐三百两。
如意斋也早得了大老板的吩咐,青阳县跟进一千两,其它分铺也是五百两。徐守业刚在家中歇了几日准备再次出门一趟,就遇着了衙门募捐一事,顿时愣住。
因为他想到了上个月小丫头说过的那些话。在知道方家三铺合捐了一千两之后,他更是有些疑惑,以小丫头的忧虑,应该不只这些数的啊……
于是他吩咐来报信儿的小厮回去传话,粮行和蛋糕铺子也合捐了一千两,而他当天下午就到了县城去找方小福。
“大舅莫急,这是县衙的任务,咱们太出风头不好,稍等还有县学的善义募捐,到时再捐一些,就当为学子们的善心感动,以行动支持他们的义举。”
“而且我收到赵先生的信儿了,他打算也办一个联合商家的义捐活动,为百姓尽些心意。”方小福笑着解释。
“原来如此,小七儿打算怎么捐,大舅跟你走。”
徐守业恍然,又不禁想,小丫头先前还在忧虑,这会儿到淡定起来,看来不只赵先生来了信儿,文先生也来了信儿吧?
因此,他也不多想了,跟着方家的脚步走便是。
“就看大舅打算总共捐出多少了。”方小福确实很淡定,但也不玩虚的,立刻又说起了自家的计划。
衙门的就算捐过了,朝廷定下来的各县任务是两千两,根本还不算开始,这几家牵头的铺子一捐,就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但募捐队伍还是走了个过场,有自愿捐的便收下了,不愿意捐也没勉强,因此青阳县一天时间轻松完成任务,募集了两万两出来。
相当于当初方小福保底预算的整个州的数目。
青阳县下辖数镇也在两天内完成了五百两的任务,而且不多不少,也不知道是将多出的数退回了,还是私吞了。
不过张子昌有将朝廷公文传达下去,募捐要求也都说明了,如果有人敢顶风作案,一经查出可是要刑罚的。
青阳县是最先完成任务的,按照任务规则,这钱并不需要上交州府,而是由各县收齐下辖各镇的数目后,汇总登帐。
然后将钱存入朝廷创办的官方钱庄里统一的户头,由钱庄将银子流入户部,各县只要派人送帐本和此次任务的公文便可。
而随着募捐开始,募集物资的任务也进入准备工作中,人员晚一天到位,招的全是不用发工钱的义工。
其中有五十个热心的妇人、大户们则各出了一个小厮帮忙搬抬物品、衙门派了两名衙差维护秩序,会写算的长者十人。
地点就在县衙门前的小广场上,一共也是分了十支队伍。
将百姓送来的物品按布料、衣物、被子、棉花、粮食、用具等作分类记录,来捐物资的百姓也要按分类排队,不能挤在一块儿混乱。
因为事先规划得当,整个场面一连进行了五天,却忙而有序,热闹而平和。
而这五天里,县城的一家茶馆了茶水,徐家的蛋糕铺子就送了些小蛋糕,五味快餐楼就负责中午的饭,天一书局就送来了许多大木箱供装物资。
整个过程里,县衙只出了几个衙差和桌椅,连登记的册子、墨都是天一书局的。一如方小福当初所说,不占用衙门太多资源,所有任务皆靠民间力量完成。
十月的第二个沐休日,等待多时的县学师生便开始行动了。
他们二十人一组,有的扛旗、有的举着条横幅、有的敲锣吆喝、有的专门记帐、有的抱着募捐箱,每支队伍跟了一名师长监督。
师长不够就从各私塾邀请,就连在方府任西席的齐先生、毛先生他们都参加了这次命名“一人一文钱、滴水成河”的善义募捐活动。
而且每支队伍都喊着方小福当初写下的口号,走上街头就像一道新奇的风景,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最后不但有许多人纷纷掏荷包,还有很多人跟在后面一起帮着喊、帮着拉人捐款。因为活动是一人一文钱,大家并不觉得有压力。
但真正只捐了一文钱的人却几乎没有。他们可是青阳县的人,少说也要捐十文啊。手头不够数的人就飞快地跑回家去拿。
五十组人分配了任务,有的在街上找路人募捐、有的沿街铺、摊档募捐、有的去城西百姓家、有的去城东大户人家……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重复捐、一家几个人捐的现象。但捐多少是靠自己意愿,只要有捐便可,而超过十两、百两的才会登记在册,以便将来表彰。
而方小福也在这一天里,把家里的小兄弟、少年们都叫到敞轩来,每人给了五十张一两银票,交代他